1.《河川土壤生物工程工法設計暨施工手冊》(平裝)
本手冊嘗試自河川規劃系統思維,參考收集國內外資料提供一不同方法之選擇決策支援,並視土壤及生物為河川整體生命之一環。它提供了規劃者、設計者、監造者乃至決策者、使用者對「另類」方法運用之更寬廣視野,是本兼具技術性卻有前瞻思維之實務手冊,值得專業者參考研究並予再發展,也值得作為民眾河川工法知識之另類環境教育材料。
編著群認為這是在『生態工程』方面結合生態、工程、景觀、建築……不同領域與世界接軌的起步,更期在編著中再廣泛探討國內案例,也為未來『生態工程』之本土性奠下一個有立論、可操作、可持續發展精進之平台。
我們期望本手冊提供生態工法的正確觀念及應用。希望土壤生物工程的工法能幫助護岸固坡,同時保護及恢復我們的生態環境,進而建造永續的生態系統。
2.《水與綠網絡規劃理論與實務》(軟精裝)
本書之結構亦以「河川」與「綠地」為主軸,其所涵蓋之向度則自國土規劃到建築基地之綠化與敷地計劃,也自面向之綠資源系統規劃到線性之河川流域廊道系統規劃。
所收錄整理於三大篇中之文章出自:1.研究成果之論文發表;2.實際參與規劃設計之成果論述;3.綠地與河川政策研訂之實務參與及實際案例研究之成果彙整;4.教學研習之調查分析成果彙整。
而就理論依據與理念形塑驗證上亦涵蓋自生態規劃理念之落實到永續發展與生態景觀多樣性之保育。
3.《生態構法》(軟精裝)
本書之題材約有百分之六十或百分之七十為目前台灣現有之環境生態資料或成品,其餘部份才是國外之素材。
〝生態構法〞之理念重視自然與生態,〝珍惜〞與節用〝自然資源〞,吾人深怕〝二次災害之發生〞,惟斯〝生態構法〞卻強調〝資源之再生再利用〞、〝太陽能〞儲蓄、雨水經奈米材料滲透匯聚而不生逕流現象、水土保持、廢水再生、路廊兼做生態廊道有利生物族群跨通、林木綠美化景觀、花草有請〝昆蟲、鳥類、動物〞來作伴、落葉腐枝提供微生物當暖窩、製造氧氣於人類相互供給生活必需品,皆皆都是〝完成生存食物鏈〞之大循環體系。
本書共分第五章節:第一章為緒論、第二章為道路生態工程、第三章濕地暨人造濕地與生態棲息地之構築與復育設計、第四章生態構材與第五章生態擋土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