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期:1986.03
規 格:繁中/平裝/141頁/19×26 cm/部份彩色
ISBN:
備 註:
地藏王廟,位於台灣省彰化縣鹿港鎮境內,為一座始建於清朝初期(確實年代未詳),再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年)的寺廟,是台灣現存的能代表前清時間,台灣開拓期的鹿港地區信仰形式、及寺廟的建造型式之一。因此,其建築規模雖不大,(包括天井和墻壁,才只有275.36㎡),却被國家訂定為第三級古蹟。
地藏王廟,顧名思義,就是為祭祀佛教地藏王菩薩而蓋的寺廟;按照佛教經典而言地藏王菩薩是一位非常慈悲,原可成佛,却為救贖人免淪於地獄,而放棄成佛的菩薩,在「地藏本願經」,就曾說「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子,聞是菩薩名字,或讚歎,或瞻禮,或稱名,或供養,乃至彩畫刻鏤塑漆形象,是人當得百返生於三十三天,永不墮惡道(永生於天,永不墮於地獄)」。由此可知,此位菩薩信仰的真正意義。
然而在台灣的民間信仰下,却將地藏王菩薩誤釋為「幽冥教王」或稱「酆都大帝」,統裁地獄的十殿閻羅,並檢查世人在生時的善惡,今日供奉在廟裏的「地藏王菩薩」也就是幽冥教主;而失却了他原有的信仰意義,轉換出另一種型式的信仰內涵出來。由於地獄,在中國的「陰陽」信仰觀裏屬「陰」,故地藏王廟的建築,又有所謂「陰廟」之說。
在中國地藏王菩薩的信仰,不分省籍、不分地域、也不分宗族。所以在鹿港地區所蓋的此座地藏王廟,也因此而成了少數幾間,能代表全鹿港人信仰的「閤港廟」之一。過去鹿港人到了每年七月,傳說中地獄開鬼門的時節,就連續一個月由鹿港各角頭輪流作道場普渡和宴客,其場面的熱鬧,更可看出此廟自古以來,在鹿港居民中信仰的重要性。
諸序
前言
ENGLISH SUMMARY
鹿港地藏王廟的歷史沿革
鹿港的開發與移民們的信仰
鹿港地藏王廟信仰的意義與源由
鹿港地藏王廟建築的源起與活動
鹿港地藏王廟的建築形式與構造
平面
立面
屋頂
裝修
大木構造
材料與裝飾
鹿港地藏王廟的修護概念與計劃
地藏王廟的現況
修護計劃的擬定原則與目標
地藏王廟的修護計劃與細部
彩色照片索引
彩色照片
建築圖版集
工作人員一覽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