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0.04
規格:繁中/平裝/440頁/19 x 26/部份彩色
ISBN:9789576554780
備註:二版
本書之內容以結構行為討論為主,再說明設計規範之背景與其規定。而由於鋼結構之設計已走向極限設計法,本書亦以極限設計法為主,但因國內尚未淘汰容許應力設計法,因此本書亦包含容許應力設計法。而為使年青學子多瞭解鋼結構之應用,書前亦提供一些筆者所拍攝的鋼結構工程例及試驗研究之照片,以鼓勵工程師透過深層的研究與學習,設計及建造不朽的鋼構造物。
第一章 鋼結構設計概述
1.1 結構設計
1.2 結構工程之流程
1.3 鋼結構工程之演進
1.4 鋼結構的特性
1.5 鋼結構設計、製造、安裝與檢驗
1.6 國內鋼結構工程的發展
1.6.1 鋼結構設計相關規範
1.6.2 鋼結構施工相關規範
1.6.3 鋼結構之產業發展
1.7 參考文獻
第二章 鋼結構設計規範之演進
2.1 設計規範
2.2 容許應力設計法與塑性設計法
2.3 極限設計法
2.4 以可靠度為基準的極限設計法
2.4.1 強度折減因子之計算
2.4.2 載重折減因子之計算
2.5 我國極限設計法之載重係數與載重組合
2.6 容許應力設計法之載重與載重組合
2.7 參考文獻
第三章 鋼結構材料
3.1 前言
3.2 鋼材之生產
3.3 鋼材之機械性質
3.4 鋼材之化學成份
3.5 鋼材之銲接性
3.6 材料規範之演進
3.7 鋼材之選用
3.8 常用的結構型鋼
3.9 近年來鋼材的發展
3.10 參考文獻
第四章 拉力桿件
4.1 簡介
4.2 結構行為
4.3 全斷面積與淨斷面積
4.4 斷裂面未垂直於作用力之情況
4.5 有效淨斷面積
4.6 較精確之折減因子計算
4.7 剪力撕裂(塊狀撕裂)
4.8 極限設計法之拉力桿件設計
4.9 容許應力設計法之拉力桿件設計
4.10 眼桿及樞接桿件
4.11 最大長細比
4.12 習題
4.13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受壓桿件
5.1 前言
5.2 柱之彈性挫屈
5.3 柱之非彈性挫屈*
5.4 殘留應力
5.5 殘留應力對柱挫屈強度之影響
5.6 柱之初始變形
5.7 寬厚比之影響
5.8 柱之極限強度理論
5.9 柱之有效長度係數
5.10 非彈性挫屈行為下之有效長度係數
5.11 極限設計法對壓力構材之設計規定
5.12 容許應力設計法對壓力構材之設計規定
5.13 銲接箱型柱
5.14 含細長受壓肢材桿件之抗壓強度*
5.15 柱之扭轉挫屈強度*
5.16 習題
5.17 參考文獻
第六章 梁設計
6.1 前言
6.2 梁受彎矩行為
6.3 梁之受扭力行為*
6.4 梁之塑性極限強度
6.5 塑性彎矩重分配
6.6 梁之局部挫屈
6.7 梁之彈性側向扭轉挫屈
6.8 梁之非彈性側向扭轉挫屈
6.9 梁之側向支撐間距
6.10 殘留應力對梁強度之影響
6.11 彎矩不均勻分佈對梁強度之影響
6.12 振動與變形之檢核
6.13 極限設計法
6.14 容許應力設計法
6.15 習題
6.16 參考文獻
第七章 梁柱構材設計
7.1 前言
7.2 受降伏破壞控制之極短梁柱構材
7.3 細長比及彎矩變化對梁柱極限強度之影響
7.4 P-δ效應對梁柱構材之影響
7.5 考慮P-δ效應之彎矩放大係數
7.6 P-Δ效應對梁柱構材之影響
7.7 受雙軸向彎矩之梁柱構材
7.8 極限設計法
7.9 容許應力設計法
7.10 習題
7.11 參考文獻
第八章 高強度螺栓接合
8.1 前言
8.2 高強度螺栓特性
8.3 高強度螺栓之安裝
8.4 螺栓之配置
8.4.1 螺栓孔之孔徑
8.4.2 螺栓孔之間距與邊距
8.5 螺栓接合受剪力作用
8.5.1 摩阻型螺栓接合之設計
8.5.2 承壓型螺栓之設計
8.6 螺栓接合承受張力作用
8.7 螺栓接合之槓檯作用*
8.8 螺栓接合承受張力與剪力共同作用
8.9 偏心剪力設計—彈性向量法
8.10 偏心剪力設計—強度設計法
8.11 習題
8.12 參考文獻
第九章 銲接接合
9.1 前言
9.2 電弧銲接
9.3 銲接材料
9.4 銲接設計
9.4.1 開槽銲
9.4.2 填角銲
9.4.3 塞孔銲與塞槽銲
9.5 銲接設計強度
9.6 銲接接合設計
9.6.1 填角銲剪力設計
9.6.2 銲道之配置
9.6.3 受剪力及彎矩之設計
9.6.4 受剪力與扭矩之銲接接合
9.7 銲接施工其他注意事項
9.8 銲接非破壞檢測
9.9 習題
9.10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