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3.12
規格:繁中/平裝/116頁/ 21 x 30/彩色
ISBN:9771561054009
備註:初版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創刊於1995年10月,近14年來,它忠實地記錄了台灣當前建築設計的整體面貌,一直是業界、學術界及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要參考資料,堪稱台灣建築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本雜誌,也是目前在台灣發行量最大的一本建築設計雜誌。
■ 編者的話
12月手記
百花齊放的畢業設計
畢業設計是學生在大學最後一年(或一學期)的設計課,自行選擇議題,以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視角來詮釋個人的想法、概念,作具體表達和實踐的過程,包括問題定義、構想發展、空間規劃、材料選擇、透視詳圖、模型製作和最終的成果呈現。畢業設計鼓勵學生發現問題、進行獨立思考、提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以展示其個人風格,是將大學所學的知識和技能進行整合應用,轉化為實質空間的建築歷練,可作為進一步深造、或是進入專業職場的敲門磚。
近年來,建築系學生畢業設計選擇的議題明顯的反映了社會和環境趨勢的變化,例如氣候變遷、綠色建築、生態設計等永續性議題,與社會平權、社區參與、高齡少子化等社會性議題,以及城市再生、文化保存、舊建築再利用等文化性議題;同時,畢業設計有愈來愈朝概念化、議題化、抽象化、跨領域的方向發想,建築、社會、文化新思潮理論發展催化了個人對於設計做更高層次概念的抽象思考和創新的表達,但若是設計過程中落入泥淖、無法掌握進度或是個人認知的偏差,也有可能造成內容空泛、實質空間的呈現不足的問題;與此相反的,也有人更為注重實作和技術的呈現,例如結構、構造、材料等,完成具體可以觀看、碰觸、體驗的作品,倒是一個值得鼓勵的學習方向。
在跨領域方面,因為城市化和人們休閒生活需求的提高,戶外、公共空間愈顯其重要性,許多城市規劃和社區項目要求建築師和景觀設計師共同合作,以創造更具活力和功能的公共區域和場所,因而建築系學生畢業設計許多跨足到景觀設計,諸如城市開放空間、公園綠地、自然地景等,甚至是牽涉到水文、溪流、海洋等問題,有的也與其他跨學科如環境科學、交通、能源、工程等結合,以應對複雜的社會和環境挑戰;其他更有與工業設計、時尚設計、音樂影像、哲學心理學等結合的提案,呈現目不暇給、百花齊放的現象。
隨著科技的進步,AI橫空出世、數位技術建模和繪圖軟體、虛擬現實(VR)和擴增實境(AR)、3D列印、機器手臂等工具,都可以讓我們的設計增添更多的可能性,也更具有互動性和未來感;與此相對的,也有人返璞歸真,用純手工繪製畢業設計圖面,也就更顯溫暖與獨特性。在這些由電腦科技呈現出來酷炫美麗的畫面中,我們必須認知的是,機器或數位可以將人類的想像空間做無限延伸,但如何以獨特的見解和視角詮釋來滿足人類精神與靈魂的需求,尤其是實質空間的浸潤,還是要靠人們的智慧才能成就。
現今各種畢業設計評比競賽愈來愈多,本期收錄大家最耳熟能詳、行之有年的Taiwan 20、臺北市建築師公會舉辦的學生畢業設計競圖、還有今年新加入的台東第二屆建築景觀評圖暨展覽,顯示出大家對於畢業設計與新生建築人才的重視。本期感謝吳耀庭老師幫忙策劃,我們從其中看到了典型或非典型的建築過來人的經驗告白,希望對可能深陷徬徨迷茫中的建築學子有所助益。不論你是否留在建築界、或是踏入或跨足其他行業,經過畢業設計的洗禮,永遠是建築人的一份子;恭喜畢業生即將踏入社會,為社會注入新的生命力!
總監 黃長美
7 編輯室手記
8 新聞
traa台灣住宅建築獎
14 traa評審訪談:張金鶚
國內新知
16 從未知探索:
以設計與科技實踐城市創新的機會
邁向多重實踐:建築學的核心與射程
——2023大學建築系畢業設計特輯
引言
21 2023畢業設計特輯客座主編引言
吳耀庭╱實踐大學建築學系專任講師
論述
22 透過近代文化資產促進臺灣認同建構的溝通嘗試
凌宗魁╱建築文資工作者與博物館員
論述
24 洛中徘徊
郭聖傑╱ 東海大學建築學系專任助理教授
論述
26 流竄的路徑
姚仲涵╱藝術家、音樂創作者、DJ、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專任教師
論述
28 從學子到職場、從英國到台灣,走入森林用手把
樹彎成了建築
郭恩愷╱森林木人建築工作室主持人、曲墨建築師事務所木構實作總監
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兼任助理教授
論述
30 建築設計與結構設計之間
陳冠帆╱結構技師、原型結構工程顧問公司負責人
成功大學、實踐大學建築系兼任副教授
論述
32 從基隆到雷伊漢勒:20年的變與不變
裘振宇╱台灣—雷伊漢勒世界公民中心 執行長
學生作品
34 Taiwan 20/IEAGO建築系 畢業設計國際展覽作品
黃子祐、紀維哲、林曉澄、翁嘉宏、黃正揚
黃立翔、杜孟澤、傅軒慧、王品蘋、郭又維
賴韻安、柯亭合、梁亘懷、吳紀東、陳泓諭
李亞儒、林伯彥、龔愛崴、劉馨琪、洪銓方
學生作品
74 2023臺北市建築師公會學生畢業設計競圖作品
蔡毓銘+魏曼涵、戴文鴻、李庭佳、劉鵬廷
學生作品
78 2023第二屆Build-UP Taitung臺東建築景觀評圖暨展覽作品
翁嘉䅿、何佳芸+林沛昀、羅大昱、鄭登伃
馬祖國際藝術島:轉厝計畫
策展筆記
82 策展人筆記
陳宣誠╱中原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
作品
84 梅石森林研究
王文心+共感地景創作
作品
86 住居的地景(梅石8號空間改造)
共感地景創作
作品
87 植物微星球計畫(梅石8號藝術計畫)
李芝瑜
作品
89 窗外的風景(梅石2號空間改造)
共感地景創作
作品
90 檔案花園(梅石2號藝術計畫)
王文心
作品
93 砌疊的地貌(梅石遺址空間改造)
共感地景創作
作品
94 生活物件的風景(梅石遺址藝術計畫)
林昶戎
作品
96 打開(津沙聚落空間改造)
禾磊建築
紀實
98 第二屆馬祖國際藝術島「生紅過夏」參訪紀實
蕭培絜
ta好作品徵集
作品2278
102 緩緩
黎光樺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2279
110 桃園市瑞塘國小活動中心
直域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