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1.02
規格:繁中/平裝/120頁/ 22.5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回應時空背景的臺灣建築
文/廖慧燕
本期循例以臺灣建築獎為主題作特別報導,2020年臺灣建築獎已經在去年11月選出並於12月頒獎完成年度大事。本屆入圍12件作品無論就規模、使用性質、新舊建築等差異性都非常大,顯現當前臺灣建築的多元特色,評審委員們肯定所有作品建築師在處理高複雜度的歷史、環境、需求與現實等挑戰,均有超過水準的表現,而且這些作品更顯示臺灣建築已經從以往依循西方價值體系的追求跨出大步到真實回應當代性與在地性,充分展現臺灣建築的自明性及可期待的未來性。
建築獎因為每年評選委員組成不同,所以評選角度也都會有或多或少的差異,本屆評審委員會經過討論,評選的重點包括從現有限制提出未來想像,回應歷史、現今與未來;命題的難度、建築的複雜度與執行的完整度之掌握;建築與環境的關係;建築語言的掌握;面對當下環境與整體都市的思考等。評審委員一致認為入圍的12件作品,無論完成度、材料使用、構法等都有極高的水準,尤其對於跨越時空疆界,連結過去、現在與未來,同時也與周遭環境、地區甚至都市及整個大自然產生連結關係;這些傑出的作品齊聚一堂,評選的困難可以想見,其中的討論與爭辯可以在評選實錄與評審感言中窺見。
本屆臺灣建築獎入選作品反應時空背景的趨勢,正如本期雜誌相對論中提到的,「在經歷了來自歐美『單一指向性』的現代化之後,我們該如何反思與改變」,這些作品似乎已充分顯示臺灣在這方面的努力與成果,所以本屆也特別作出頒發入圍獎的決議,給予所有入圍作品高度的肯定與榮譽。
本期相對論,李重緯先生探討建築的疆界,提出以更包容的角度,在時空背景下找到一個立足點與實踐建築的可能,文中介紹Anna Heringer在孟加拉應用在地材料、資源與經驗的建築實踐;里埕設計工坊在金門經由生活經驗,在傳統工法、材料下進行保留與調整;Diana Agrest以更寬廣的角度深入觀察與理解,認識自然與建築的本質,是值得深入閱讀與反思的文章。延續前述回應時空背景的設計,本期由陳宗鵠建築師介紹其所設計完成的住宅,如何考慮在地環境與使用需求,反映在建築設計,使完成的住宅更健康舒適更適合人居,其思考重點及處理方式或可提供相關設計之參考。
在戰後建築師群像系列專欄部分,本期討論的是黃聲遠建築師,正巧他所帶領的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設計的關埔國小也獲得本屆臺灣建築獎,黃建築師的設計思考完全跳脫傳統建築束縛,誠如文中提到「形式都揮灑自如,無以名狀,超乎我們對建築物既定的想像,反而更像是企圖與整體環境混為一體」,幾乎所有設計都極具特色,當然文中也討論了他在田中央扮演啟蒙導師的角色,認為在抉擇上宜「強調自己主體性」。不過,我們也須承認他以師徒制之作法帶領他的團隊,不只在宜蘭也在新竹等地完成許多傑出的作品,並引導培養出一群年輕有創意的建築師,對臺灣本土建築發展確有值得肯定的貢獻。
編者的話
28回應時空背景的台灣建築
文/廖慧燕
作品
38山屋.芝山/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44 馬禮遜美國學校新北校區
/侯銘賢建築師事務所+禾重建築
50 關埔國小.第一期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56 歷史建築將軍村開放圖書資訊園區
/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
62 新北市淡水區義山市民活動中心
/林智灝建築師事務所
特輯-2020臺灣建築獎
《得獎感言》
70 自然串流的學校
文/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72 一個平順的都市建築
文/張樞
75 城市裡的動物園
文/邱文傑
76 臺灣「社會住宅」的省思
文/簡學義
78 都市鍊金術
文/邱文傑
《評審感言》
79 此地何時-「時間場所」、「社會鏈結」與「設計改變」
文/曾成德
80 透過臺灣建築獎的三點建築觀察
文/陳玉霖
82 建築是動詞
文/郭旭原
83 越過另一個山丘
文/梁豫漳
84 建築的影響力
社會演化的觸媒
文/戴嘉惠
《評審過程紀實》
85 2020臺灣建築獎決選會議實錄
整理/編輯部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97 黃聲遠
對談/阮慶岳×王增榮
整理/林睿哲
《建築相對論》
102 與它者共構
邊陲與中心、自然文化、反思建築的疆界
文/李重緯
《健康建築》
114 黃琮李院健康好宅設計理論與實踐
文/陳宗鵠、黃明城、饒餘杏、李英豪、蘇一仲、王文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