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9.06
規格:繁中/平裝/312頁/15 x 21/黑白
ISBN:9789573285489
備註:第二版
建築頑童與15位日本建築大師的精彩交鋒
詮釋建築史,也以作品書寫建築史的大師
藤森照信的建築思想菁華
縱橫過去、現在與未來的建築思索──
建築是什麼?藤森照信循著研究推敲的軌跡,並透過與安藤忠雄、伊東豊雄等15位建築師、建築評論家之間的建築問答,逐漸展開「何謂建築」的思考。安藤忠雄、隈研吾、伊東豊雄、原廣司、石山修武、井上章一、重村力、內藤廣、中谷禮仁、難波和彥、西澤立衛、林昌二、藤本壯介、布野修司、森川嘉一郎等15位提問者皆為一時之選,問與答針鋒相對,部分提問者反被藤森質問,一來一往之間觸及大師們建築創作的原點。
表現真實自我的建築創作──
書中特別收錄藤森建築傑作、茶室「高過庵」從構思到完成4年間的完整草圖。雙數頁為文章,呈現的是「以語彙思考的建築史家」;單數頁為「高過庵」設計過程的手繪草圖,展現「身為表現者的建築家」。這些並非精密的繪圖與模型,卻巧妙展現了藤森照信迷惘、找到出路、再持續探索的心境。藉由本書,讀者可一窺藤森照信建築論的真實內涵,不僅是認識建築的最佳入門,對於修習建築的讀者而言,更是激發思考、極具啟發性的讀本。
作者相關著作:
《藤森照信論建築:建築是什麼》
《建築為何是這樣:藤森照信建築史的解題》
■ 序
「建築是什麼」這種抽象性思考實在與我的個性不合。雖然長期身處於那樣的認知下,如今仔細回頭檢視,我發現過去也與前輩建築家一樣,是在抽象性思考中走過來的。
最初,開始知道所謂的建築背後有思想這件事情,說來十分慚愧,是在學生時代於黑川紀章的演講聽到代謝理論的時候。那是我的低潮期,每天過著讀書思索的日子,過去認為建築等領域應該不會有思想的,所以在選擇念建築學系最初那年的春天,聽到代謝理論的思想時受到了打擊。
接下來,在建築的書籍與雜誌上讀到雜誌刊載磯崎新的〈年代記note〉時,感受到他與黑川紀章完全不同的思想而倍覺高興。雖然同樣是建築相關的思想,如果說黑川是社會情勢分析性的建築思考,那麼我想磯崎就是踏入建築家個人內在的文學性思索。之後,我在與同屆同學舉辦的建築展上發表了作品「磯崎新的發生圖」。容我岔開話題,記得當時同學小田和正展出的是他得意的風景手繪草圖。
現在回想起來,自己最初所做的關於建築的「哲學」,是由磯崎新的「死」與「廢墟」的問題衍生出來的東西。
近現代的思想或文學當中,「死亡」,或是「虛無」,或是「沒有終極的存在論的不安」等等,是不可缺少的議題,這些事情早已透過閱讀思索而得知;然而,「在建築上是否也可行」的想法,藉由磯崎新開始思考,得到的結論是否定的。
20世紀的建築,對於20世紀人類的不安、悲哀或是暗淡的內在,是無法回應的。就像哥德建築,或是文藝復興建築,或者中世紀的山中寺廟或千利休的茶室,無法回應當時人們內在的欲望需求那樣。
得到這個有點悲哀的結論後,我開始了「建築是什麼」的思索。
雖然開始思考,但因為確信關於這方面更進一步的思索與我的個性不合,同時也已有心理準備這輩子應該會埋首於建築史研究裡,而每天過著這樣的生活,所以將腦袋中那樣的認知全部束之高閣,往建築史學家的道路邁進。但如果這麼持續下去的話,說不定會成為一位困惑的建築史學家,即使對建築有粗淺的認識,但其他更深刻的可能性卻一無所知。
重新開啟關於建築抽象性的思考,是在1986年組成路上觀察學會的時候。當時,關於街區以及水岸空間的重要性,是由長谷川堯或陣內秀信開始倡導的。為了反駁他們,相對於這些空間派,我們把自己取名為「物件派」,就是在那個時候。
建築的本質,是物件還是空間?物件是「存在」的。空間是「抽象」的。這樣說可能有些唐突,柯比意(Le
Corbusier)建築的本質是「存在」。包浩斯(Bauhaus)建築的本質是「抽象」。更加唐突的說,磯崎新是存在的,妹島和世是抽象的。伊東豊雄是從抽象走向存在的。在路上觀察之後,經過幾年,我將現代的日本建築家分成二邊,追求存在的是「紅派」,追求抽象的是「白派」,用這樣來論述或書寫。以此二分法,對紅派的磯崎新或白派的楨文彥都產生了興趣,而糾纏著我的「建築是什麼」的思考,也在建築界通用了。
然而,嘗試對建築做抽象性思考的這件事我仍然不習慣。因為相較之下,無論是建築史或是路上觀察,還有到了中年才開始做設計等等事情,實在有趣許多。
做這些事情的當中,「建築是什麼」的想法會不斷湧現的機緣有二個。時間不是很確定,不過好像是在哪個場合遇見吉武泰水先生,從他聽到關於「夢與建築」的談話。另一次是2004年,見到卡奈克巨石群(Carnac
Standing stone)的時候。
在吉武理論的導引下,我的建築論的其中一根支柱誕生了。
另一根支柱是,如同standing stone的字面意思,也就是誕生了由物質存在的意義而產生的思考。
在如此產生的抽象性思考的成果上,後續寫出了諸多的想法刊登在《X-Knowledge
HOME》雜誌上,並集結成本書。
在第一部文章對頁上的手稿,是『高過庵』(2004)設計過程的草圖,用草圖來思考,思考再創作,這樣不斷的重複,結果由發想開始花費四年時間才完成。從這樣像小孩子畫的草圖,開始了我的建築創作。
回顧過往,我那與眾不同的建築,是在成人似的思考和孩子般的繪圖之間,不平衡的混合所產生出來的東西。
名家推薦/阮慶岳.黃聲遠.吳光庭.王俊雄
譯序:恩師的話語
前言
第1部 建築是什麼
20世紀的帕德嫩神廟
背離20世紀建築主流的柯比意之謎
高第隱藏在兩座未完成教堂裡的訊息
漢德瓦薩的對人的吸引力
野口勇到底意欲為何
野口勇與丹下健三
日本現代主義住宅
丹下自邸之謎
白井晟一的素人性與繩紋性的東西
魅惑的原始住居
21世紀的建築
※單數頁:高過庵從零到完成階段的草圖
第2部 現代建築史的〈內〉與〈外〉/安藤忠雄
「對藤森照信的自言自語」(不用回答)/石山修武
在現代主義的矛盾之前應有的建言/伊東豊雄
西洋建築與現代主義所破壞的事物/井上章一
日本設計的走向/森川嘉一郎
要保存還是要改建/隈研吾
超越「師承工作室」創作的秘訣/重村力
建築的領域分際/內藤廣
建築的世界性頭銜與宇宙遺產/中谷禮仁
可持續性、生態問題與建築家存在的意義/難波和彥
原始時代與20世紀的建築、及其成就的東西/西澤立衛‧林昌二
建築史學家與建築家/原廣司
「現代繩紋住居」的「藤森五原則」/藤本壯介
殘留下來的是言語還是建築/布野修司
後記──往歷史之路
◎ 藤森照信
1946年出生於長野縣。為建築家、建築史家,專攻日本近現代建築史。東北大學工學部建築系畢業,東京大學工學博士,曾任東京大學生產技術研究所教授、工學院大學教授,現為東京大學名譽教授、工學院大學特任教授、江戶東京博物館館長。
1974年與堀勇良等人結成建築偵探團,與日本各地的研究者共同調查地方殘存的西洋建築。1986年與赤瀨川原平、南伸坊等人組成「路上觀察學會」。1998年,以日本近代都市‧建築史的研究(「明治的東京計畫」以及「日本近代建築」)榮獲日本建築學會獎論文獎。
建築處女作為1991年的設計案「神長官守矢史料館」。1997年以「赤瀨川原平邸溫暖餘裕的空間」獲得日本藝術大賞,2001年以「熊本縣立農業大學學生宿舍」獲得日本建築學會獎作品獎,2006年擔任第十屆威尼斯雙年建築展的日本館主辦人。近年來創作重心為茶室建築,或小巧具童趣,或充滿實驗性,展現了人與自然、土地的親密連結。
除了建築作品、論文論述,尚著有多部建築史、建築偵探以及建築設計的相關著作,其中《日本近代建築》(五南出版)為日本近代建築史經典之作,《建築偵探冒險.東京篇》獲三得利學藝賞肯定。其他還有《藤森照信之原.現代建築再見》全三冊、《人類與建築的歷史》、《天下無雙的建築學入門》(暖暖書屋)、《藤森照信論建築:建築是什麼》《建築為何是這樣:藤森照信建築史的解題》(遠流)等書籍。
■ 譯者簡介
◎ 黃俊銘
日本東京大學工學博士,中原大學建築系專任副教授,為藤森照信嫡傳弟子。研究領域為亞洲近代建築與都市發展史,曾主持過台北賓館、圓山別莊、新竹神社、嘉義火車站、台中州及台中市役所等近代建築或古蹟的調查研究計畫,譯作有《藤森照信論建築:建築是什麼》《建築為何是這樣:藤森照信建築史的解題》(遠流)、《日本近代建築》(五南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