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運+79折優惠:3.25~4.8日止
79折優惠:4.9~4.23日止
出版:2025.03
規格:繁中/平裝/592頁/17 x 23/黑白
ISBN:9786260139476
備註:初版
預購商品(4月23日)上市後陸續出貨。ps.請注意!凡訂單中加入本商品,即認定同意該次訂單其他商品將與本商品一併出貨,若無法等候請拆單訂購!
免運+79折優惠:3.25~4.8日止
79折優惠:4.9~4.23日止
出版:2025.03
規格:繁中/平裝/592頁/17 x 23/黑白
ISBN:9786260139476
備註:初版
預購商品(4月23日)上市後陸續出貨。ps.請注意!凡訂單中加入本商品,即認定同意該次訂單其他商品將與本商品一併出貨,若無法等候請拆單訂購!
設計×施工×管理×養護
全方位!鐵道工程最佳教本
◆ 土木建築通用的軌道知識
因應工程師實務需求而寫的軌道管理標準,適用各個鐵路系統乃至高速鐵路。
◆ 從冷僻到科普的鐵道故事
蒐羅鐵道發展歷史及關鍵統計資料,鐵道建設的過去、現在與未來盡在掌握。
◆ 從原理到應用的專家觀點
由力學基礎原理,推導應用於軌道狀況、輪軌作用、線形等實務研判技術。
■ 本書特色
◇ 以淺顯易懂的詞句介紹鐵道專業知識。
◇ 以精簡的數據與圖片講述台灣軌道建設內涵。
◇ 以說故事的方式敘述鐵道發展歷史。
◇ 以客觀收集的資料陳述台灣軌道建設議題。
◇ 以實際應用的軌道材料對應軌道力學模型的參數。
◇ 解說鐵道設施需求的計算式。
◇ 解析如何看懂軌道力學公式。
◇ 解釋影響列車運行安全的主要參數。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軌道簡史
1.1.1 軌道結構的形成與發展
1.1.2 世界鐵路系統的發展
1.1.3 世界鐵路的軌距與接軌方法
第二節 軌道車輛之演進
1.2.1 用馬拉車的時代
1.2.2 蒸汽機車時代
1.2.3 內燃機與柴電機車時代
1.2.4 電力機車時代
1.2.5 電聯車
1.2.6 磁浮列車
第三節 軌道運輸系統簡介
1.3.1 傳統鐵路
1.3.2 地鐵系統
1.3.3 高速鐵路
1.3.4 城市輕軌系統
1.3.5 其他軌道系統
第四節 台灣鐵路建設事略
1.4.1 清朝創辦時期
1.4.2 日治時期續築
1.4.3 戰後之復甦與發展
1.4.4 近代台灣鐵路的重要建設
1.4.5 台灣鐵路的現代化建設
第五節 鐵道專業技能的範疇
1.5.1 鐵路定義
1.5.2 鐵道路線定義
1.5.3 鐵道工程學的研究範圍
1.5.4 鐵道專業領域的組織與分工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二章 軌道結構
引言
第一節 路線等級與軌道基本設施
第二節 軌道結構
第三節 軌道組成
2.3.1 鋼軌
2.3.2 軌枕
2.3.3 道床與路基
2.3.4 聯結扣件
2.3.5 道岔
2.3.6 鋼軌接頭與軌縫
2.3.7 長焊鋼軌及伸縮接頭
2.3.8 其他配件
第四節 軌道上的作用力
2.4.1 垂直力
2.4.2 橫向力
2.4.3 縱向力(鋼軌軸向力)
2.4.4 反作用力
第五節 無道碴軌道
2.5.1 無碴道床的彈性
2.5.2 橋梁長軌區間
2.5.3 無碴軌道與有碴軌道的銜接
第六節 路線上結構物
2.6.1 橋樑
2.6.2 隧道
2.6.3 道床與路基
2.6.4 電務設施
本章參考文獻
第三章 軌道力學基本原理
引言
第一節 垂直載重之靜力分析
3.1.1 連續彈性支承梁理論
3.1.2 等間隔彈性點支承梁理論
3.1.3 支撐間隔可變分析
3.1.4 支承係數可變分析
3.1.5 有限元素分析
第二節 橫向力之靜力分析
3.2.1 橫向力靜力分析
3.2.2 橫向力與列車脫軌分析
3.2.3 列車脫軌形態
3.2.4 脫軌係數與列車出軌
第三節 軌道上軸向力之靜力分析
3.3.1 溫度變化造成之軸向力
3.3.2 列車啟動與制動所造成之軸向力
3.3.3 軸向力作用下的軌道變形
第四節 軌道上的列車載重
3.4.1 標準列車載重EA及KS
3.4.2 臺鐵KS標準載重之由來
3.4.3 標準列車KS載重之相當值
本章參考文獻
第四章 路線與線形
引言
第一節 鐵路車輛行走機制
4.1.1 輪對
4.1.2 輪軌接觸狀態
4.1.3 車輪踏面與軌頭截面的相互關係
4.1.4 輪軌硬度的相互匹配
4.1.5 轉向架
4.1.6 軸距
第二節 軌距與淨空
4.2.1 軌距量測方法
4.2.2 輪軌間隙
4.2.3 車輛界限與建築界限
第三節 輪軌磨擦
4.3.1 通過曲線時之輪徑差
4.3.2 蠕滑與迴旋
4.3.3 輪軌接觸應力
第四節 軌道幾何形位
4.4.1 水平
4.4.2 高低
4.4.3 方向
4.4.4 軌道不整
4.4.5 軌底坡度
第五節 曲線超高
4.5.1 外軌超高度計算
4.5.2 最大超高度之限制
4.5.3 超高不足量
4.5.4 考慮旅客舒適度的超高佈設
4.5.5 曲線上的速限原理
4.5.6 臺鐵的曲線限速
4.5.7 列車超速翻覆安全係數
第六節 曲線上的軌距加寬
4.6.1 轉向架通過曲線狀況
4.6.2 曲線軌距加寬的計算
4.6.3 曲線上的最大容許軌距8
4.6.4 軌距加寬的標準與遞減方式
4.6.5 捷運系統的軌距加寬問題
第七節 路線平縱面線形
4.7.1 緩和曲線(介曲線)
4.7.2 豎曲線與縱坡
4.7.3 路線不良條件之湊合
本章參考文獻
第五章 道床與路基
第一節 定義
第二節 道床
5.2.1 傳統道碴道床
5.2.2 無碴道床
5.2.2.1 直接固定式道床
5.2.2.2 軌枕式埋入式道床
5.2.2.3 軌道版(日本式)
5.2.2.3 浮置版式(Floating Slab)道床
第三節 道床係數與道床阻力
5.3.1 道床係數
5.3.2 道床橫向阻力與測定方法
影響道床橫向阻力的因素有下列幾項:
5.3.3 道床縱向阻力
5.3.4 增加道床阻力的方法
5.3.5 長焊鋼軌區間道床阻力計算
第四節 路基
5.4.1 路基型態
5.4.2 路基斷面與寬度
5.4.3 路基強度
5.4.4 無碴道床之土石路基
第五節 道床壓力與路基壓力
第六節 軌道強度計算
5.6.1 鋼軌強度計算
5.6.2 軌枕強度計算
5.6.3 道床與路基強度計算
第七節 噴泥及改善對策
5.7.1 噴泥及其發生原因
5.7.2 各種噴泥對策工法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六章 道岔
引言
第一節 道岔功能與分類
6.1.1 普通單開道岔
6.1.2 雙開道岔
6.1.3 偏開道岔
6.1.4 菱形交叉道岔
6.1.5 剪形交叉
6.1.6 岔心可動道岔
6.1.7 曲線道岔
6.1.8 其他特殊道岔
第二節 道岔各部組成
6.2.1 道岔各部尺寸的幾何意義
6.2.2 岔尖部
6.2.3 導距部
6.2.4 岔心部
6.2.5 岔心部護輪器
6.2.6 道岔構造上之限制條4
第三節 道岔基本線形及相關計算
6.3.1 普通單開道岔
6.3.2 標準軌道岔設計
6.3.3 臺鐵道岔設計
6.3.4 布置道岔之限制條件
6.3.5 橫渡線配置
第四節 列車過岔速度
6.4.1 道岔直線側之通過速度
6.4.2 道岔分歧側之通過速度
6.4.3 提升道岔通過速度的方法
第五節 道岔群
第六節 路線有效長度
6.6.1 有效長的計算方法
6.6.2 路線有效長的量測方法
6.6.3 道岔、交叉線與路線有效長的關係
6.6.4 月台長與路線有效長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軌道養護與管理
引言
第一節 軌道鋪設
7.1.1 鋪軌前的準備工作
7.1.2 軌框組裝
7.1.3 軌框運輸
7.1.4 軌框鋪設
7.1.5 備碴與舖碴
7.1.6 上碴整道基本作業
第二節 軌道路線養護維修
7.2.1 路線常見損壞型式及其影響因素
7.2.2 軌道路線養護維修工作內容
7.2.3 經常養護與軌道結構強化
7.2.4 軌道路線養護規範
第三節 養護組織與人力
7.3.1 軌道養護人力與配置
7.3.2 軌道養護組織
第四節 軌道管理
7.4.1 路線防爬
7.4.2 曲線加強
7.4.3 挫屈防止
7.4.4 鋼軌斷裂及其處理
7.4.5 路線軌道檢查
第五節 主要的軌道養護作業
7.5.1 標準作業程序
7.5.2 長焊鋼軌區間
7.5.3 鋼軌更換作業(UIC60)
7.5.4 道岔抽換
第六節 養路設備與施工機械
7.6.1 鋪軌及架線機械
7.6.2 軌道路線機械
7.6.3 軌道檢查車
7.6.4 橋隧檢查車
第七節 軌道養護機械聯合作業
本章參考文獻
第八章 橋梁
引言
第一節 鐵路橋梁特性
8.1.1 橋梁基本構造
8.1.2 鐵路橋歸類
第二節 影響橋梁結構的關鍵科技
8.2.1 鋼鐵材料
8.2.2 鋼筋混凝土材料
8.2.3 預應力鋼筋混凝土
第三節 橋梁結構型式之演變
8.3.1 木、石、磚造橋梁
8.3.2 鋼鐵橋
8.3.3 鋼筋混凝土橋
8.3.4 預力鋼筋混凝土橋
8.3.5 合成樑橋
8.3.6 橋墩與橋台
8.3.7 基礎
8.3.8 支承的演變趨勢
第四節 臺鐵橋型分類與演變
8.4.1 臺鐵橋梁概況
8.4.2 臺鐵橋梁演變
8.4.3 臺鐵橋梁特性
8.4.4 臺鐵橋梁施工
第五節 其他軌道系統橋梁
8.5.1 高速鐵路橋梁
8.5.2 五大捷運公司橋梁
8.5.3 山岳鐵路橋梁
參考文獻
附表一、鐵路與橋梁建造材料之演進時序
第九章 隧道
第一節 緒論
9.1.1 定義
9.1.2 隧道簡史
9.1.3 鐵路隧道
第二節 隧道基本構造
第三節 隧道種類與型式
9.3.1 鐵路隧道分類
9.3.2 鐵路隧道形狀與淨空
9.3.3 鐵路隧道洞門及其演進
第四節 隧道結構與型式之演進
9.4.1 隧道施工方法之演進
9.4.2 隧道結構之演進
第五節 台灣鐵路隧道
9.5.1 縱貫線鐵路隧道
9.5.2 台中線鐵路隧道
9.5.3 東線鐵路隧道
9.5.4 宜蘭線鐵路隧道
9.5.5 北迴線鐵路隧道
9.5.6 南迴線鐵路隧道
9.5.7 支線鐵路隧道
第六節 隧道防護與維修
9.6.1 隧道口
9.6.2 隧道內淹水
9.6.3 隧道壁體劣化與剝落
9.6.4 地震對隧道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十章 車站建築
引言
第一節 鐵路車站的樣貌
10.1.1 歷史上的車站
10.1.2 當代的車站
10.1.3 未來的車站模式
第二節 車站的類型與設施
10.2.1 車站類型與分級
10.2.2 車站設施
10.2.3 旅客月台
10.2.3.1 月台型式
10.2.3.2 月台設計
10.2.3.3 月台雨棚及其他附屬設施
10.2.3 旅客通路(天橋及地下道)
10.2.4 車站家俱
第三節 台灣鐵路車站
10.3.1 早期車站的建築樣式與風格
10.3.1.1 文藝復興式
10.3.1.2 巴洛克式
10.3.1.3 和洋混合式
10.3.1.4 現代折衷式
10.3.1.5 帝冠式車站
10.3.2 臺鐵的車站再造
第四節 車站改建
10.4.1 車站改建的方式
10.4.1.1 增建全新的車站
10.4.1.2 舊站擴建增設後站
10.4.1.3 原址改建新車站
10.4.1.4 新舊並立的車站
10.4.1.5 舊站設施擴充
10.4.1.6 增設新站
10.4.2 山佳車站改建案例
10.4.2.1 舊山佳站場狀況
10.4.2.2 新山佳車站改建規劃設計
10.4.2.3 階段施工與軌道布置
10.4.3 臺鐵捷運化車站建設
10.4.3.1 台北捷運車站
10.4.3.2 臺鐵與捷運車站之比較分析
10.4.3.3 臺鐵捷運化車站
10.4.4 捷運化站場的標準
10.4.4.1 站距條件
10.4.4.2 待避列車月台容量估算
10.4.4.3 標準捷運車站線路配置
10.4.4.4 站房及旅運設施標準配置
10.4.4.5 車站周邊及轉乘設施
第五節 高速鐵路車站
10.5.1 高鐵與傳統鐵路共構車站
10.5.2 三鐵共構車站
10.5.3 高鐵車站與都市更新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停車場與維修基地
引言
第一節 停車場站分類
第二節 場站線路
11.2.1 停車場站內線路名稱
11.2.2 路線連接
11.2.3 路線容量
第三節 客運車站
11.3.1 站房
11.3.2 兼辦貨運之客車站
第四節 貨運站場
11.4.1 貨物站的設備
11.4.2 貨物站規模計算
11.4.3 貨物站的基本配線
11.4.4 駝峰調車場
第五節 車輛基地
11.5.1 車輛基地類型
11.5.2 機車維修基地
11.5.3 客車維修基地
11.5.4 貨車維修基地
11.5.5 臺鐵富岡基地
11.5.6 臺鐵潮州基地
第六節 高速鐵路停車場站
11.6.1 高鐵站的分布與站間距離
11.6.2 高速鐵路站場線路配置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鐵路立體化建設
引言
第一節 鐵路平交道立體化
12.1.1 鐵公路平交道問題
12.1.2 平交道問題的研究
12.1.3 公路地下或高架化的解決策略及其瓶頸
12.1.4 鐵路地下化的解決策略
12.1.5 鐵路高架化的解決策略
第二節 市區全段鐵路立體化
12.2.1 鐵路立體化的影響因素
12.2.2 鐵路地下化的解決策略
12.2.3 世界城市鐵道運輸系統高架化的趨勢
12.2.4 鐵路高架化的解決方案
12.2.5 綜合性的立體化方案
12.2.6 全面高架的高鐵軌道
第三節 桃園都會區鐵路立體化
12.3.1 桃園都會區的鐵路立體化課題
12.3.2 高架與地下的抉擇
12.3.3 高架方案的規劃設計
12.3.4 地下化之議再起
第四節 軌道立體化之施工技術
12.4.1 營運維持計畫
12.4.2 路線封鎖及斷電
12.4.3 路線切換作業
12.4.4 通車前聯合檢查
12.4.5 增設臨時號誌機的施工方案
第五節 未來的鐵路立體化趨勢
12.5.1 災害考量
12.5.2 耐震能力
12.5.3 環保議題
12.5.4 噪音及震動問題
12.5.5 都市更新
參考文獻
◎ 陳鴻麟
學經歷:
台灣屏東人,1982年淡江大學
土木系畢業,1993年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畢業。
1986年進入鐵路局服務,歷任施工所主任,土木組長,工務段工程司、副段長、段長,工務處工務員、幫工程司、隧道、橋梁股長、橋隧科科長、副處長,專案處處長等職,以及國立成功大學副教授級兼任專家教職。現任營造公司主任技師。
著作:
1.「鐵路長隧道空氣污染擴散模式及通風改善方案之研究」,1993.7,學位論文未出版。
2.「鐵路橋梁型式與結構之演變」,2008.3,鐵路局工務處出版。
3.「鐵路橋梁」,2010.5,鐵路局工務處出版。
4.「鐵路隧道」,2011.5,鐵路局工務處出版。
5. 「鐵路軌道(I)」,2012.6,鐵路局工務處出版。
6. 「鐵路軌道(II)」,2013.11,鐵路局工務處出版。
7. 「鐵道工程實務」,2015.9,詹氏書局出版。
8. 「鐵路標準載重與橋梁設計例」,2016.12,鐵路局工務處出版。
E-mail:
honling.chen@msa.hinet.net
論文:
1.「鐵路橋梁之安全檢查與評估」,土木技術,土木技術雜誌社,1999年11月。
2.「鐵路橋梁之現況與管理」,土木技術,土木技術雜誌社,1999年11月。
3.「鐵路山線鯉魚潭橋工程」,土木技術,土木技術雜誌社,1999年11月。
4.「鐵路橋梁安全檢查、評估與管理工」,土木水利會刊,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1999 年12月。
5.「鐵路橋梁基礎沉箱施工」,土木技術,土木技術雜誌社,2000年1月。
6.「鐵路三義一號隧道規劃、設計及施工」,台鐵資料(304),台灣鐵路管理局,2000.9。
7.「橋梁沉箱基礎之施工」,台鐵資料(305),台灣鐵路管理局,2001.3。
8.「鐵路橋梁搶修工程施工案例」,台鐵資料(310),台灣鐵路管理局,2002.6。
9.「鐵路高架化工程之營運維持技術」,中華民國軌道工程學會,論文集,2003年7月。
10.「鐵路橋梁應用複合材料( FRP ) 補強之設計施工實例」,土木水利會刊,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2005年12月。
11.「100項承諾—瑞典國鐵的改革之路」,台鐵資料(329),台灣鐵路管理局,2007.3。
12.「鐵路橋梁型式與結構之演變」,台鐵資料(331~332),台灣鐵路管理局,2007.9~12。
13.「宜蘭線鐵路濁水溪橋及高架陸橋工程」,土木水利會刊34卷6期,中國土木水利工程學會,2007年12月。
14.「鐵路橋梁設計載重及其應用」,台鐵資料(337),台灣鐵路管理局,2009年3月。
15.「輪軌磨耗分析與對策探討」,台鐵資料(349),台灣鐵路管理局,2014.6。
16.「臺灣鐵路事故分類法之探討」,台鐵資料(380),台灣鐵路管理局,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