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9.02
規格:繁中/平裝/192頁/17 x 23/彩色
ISBN:9789571465838
備註:初版
世界正在行進,身為世界公民的你,腳步跟上了嗎?
人類會改變環境,也會被環境改變,地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生命體,每天都跟我們的生活相互牽繫。
●地震和海嘯來臨時,有哪些非遵守不可的防災準則?
●臺灣缺電,發展再生能源就是解決問題的萬靈丹嗎?
●人類世來臨,地球能資源正以驚人的速度消耗殆盡。當人類繼續索求無度,60年後的地球將是什麼模樣?
●面對天外飛來的橫禍,稱霸地球的恐龍也難逃滅絕的命運;如今環境正在崩壞,人類將要面對哪些危難?
●公有資源就是要物盡其用才不會吃虧,這是一場悲劇的開端?
●每年都想換一支新的智慧型手機,會為世界另一端造成多大的危機?
●與生物榮枯與共,地球是一顆不正常的「活」行星?
●不需護照就能環遊世界?跟著物質去旅行!
8個議題串古今、跨海陸。翻開本書,你會發現環境議題比你想像中更值得關切,不可不知!
■ 序文
多年來我常想「假若教科書像小說一樣」那該有多好!現在許多教學都用到影音多媒體,教室果真像電影院一樣,學生有歡笑的,也有看得太累而睡著的,那該多有趣啊!
雖然教科書和小說到底是不同的文類,但是也可以不要那麼枯燥,那麼一路正襟危坐,板著臉說道理。照道理說,地球科學的教育可以很活潑,很生動,很容易得到共鳴,因為地球科學的幸運之處在於:(1)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地球上每天發生的事都脫離不了海洋、大氣、地殼的變動,好像天天都在上演課本教到的內容;(2)探討的時間與空間都很遼闊。
為了讓學科知識跟生活產生更強的連結,幫助讀者認識世界重大議題,我們和海洋、多元文化、國際關係、人權議題等書串連,將這套跨領域的補充讀物命名為《世界進行式》!我們希望文字是媒介而不是障礙,能快速地浸染,廣泛地影響,愈多人愈快消化吸收愈好。我們也極度重視圖表,試著「以圖帶文」,讓讀者光看圖就能一目瞭然。
本書的編寫除了緊扣地球科學的前緣議題外,更注重整合。傳統上國中與高中的地球科學教科書會區分為天文、大氣、海洋、地質等分科,大家各自獨立,編寫的人員也來自各學門。這樣的結構的確有利於初學者,也便於教學,但是地球畢竟是一個整體,很多過程與作用都跨越上述的分科界線,甚至還要加入生物圈的參與,教科書「分而治之」僅只是為了學習方便,卻不能帶領學生綜合瞭解,也缺乏通透性的觀照,本書的選題與編寫就是想匡補這個缺憾,進而培養讀者「全面趨近、多方位思考」的洞識。我們誠摯地邀請讀者把本書作為「地球系統科學」的演練場與充電站。
「地球系統科學」牽涉至廣,內容龐雜,本書選擇了8個議題切入,分別是:
(1)地震與海嘯
(2)溫室氣體排放與能源選擇
(3)決定地球未來的人類世
(4)恐龍怎麼滅絕了?
(5)公有地的悲劇
(6)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
(7)蓋婭假說
(8)物質循環,由源到匯
前4篇偏重於個案研究,後4篇則偏理論性,都帶有暗喻 (metaphor) 性質,意圖以一套通則性的觀念來觀看地球,貫穿系統。本書作者群邊寫邊學,寫完此稿,所穫甚多,野人獻曝,也就從容付梓,衷心期望各位用書人能指證謬誤,提供建議,我們將於本書再版時仔細修正,止於至善。
魏國彥 識於 臺灣大學地質科學系
序文
導論:從一粒沙看世界,或反之?
1 地震與海嘯
─天搖地動後,你還在發地震文嗎?
2 溫室氣體排放與能源選擇
─能源面面觀
3 決定地球未來的人類世
─英雄與惡魔,善惡存乎一念間
4 恐龍怎麼滅絕的?
─打一場科學上的筆仗
5 公有地的悲劇
─無解的賽局
6 從搖籃到搖籃的循環經濟
─「智慧型」手機沒告訴你的「不智慧」災難
7 蓋婭假說
─雛菊世界
8 物質循環,從源到匯
─跟著物質去旅行
◎ 魏國彥/主編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員、臺大地質系教授,專長地質、海洋、生態等領域,曾任行政院環保署長,同時也為天下雜誌、風傳媒等知名傳播媒體撰寫社論、專欄。不僅是通古達今、滿腹文墨的作家,更是關心環境教育的大師級學者。著有:《為地球而科學》、《正自有山河之異》、《全球環境變遷導論》。
◎ 吳依璇
海洋知識平台滔滔Ocean says編輯
◎ 陳俐陵
國家實驗研究院專案助理研究員
◎ 黃少薇
現服務於社團法人臺灣防災產業協會
◎ 蔡佩容
曾在臺東擔任國小教師及南迴藝術計畫助理,現於日本東京進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