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3.02
規格:繁中/平裝/366頁/21 x 28/黑白
ISBN:9789868924208
備註:二版
呼應著當前逐漸廣泛且跨公私部門對於都市設計價值的認同,都市設計也被學術界與實務界視為一門嚴肅且影響深遠的領域,對都市設計的重視強烈增長的趨勢,反應在規劃設計市場中對都市設計師的殷切需求以及學校與實務界對於都市設計訓練的日益重視與加強。
都市設計的新興角色其實是奠基於對於後現代主義強烈批判的大宗理論文獻以及自1960年代開始陸續出版的經典論著。都市設計的思維在20世紀中葉之後,由為數不少的理論家、實務者以及政策擬定者對經典論著進行一連串的演練、應用、試驗、評論以及擴充而日趨成熟。時至今日,都市設計理論文獻仍不斷的擴充累積,持續為都市設計的實務操作奠定豐富且嚴謹的理論基礎。
公共場所與都市空間這本書的呈現試圖從與學理與實務兩者均相關且互相影響的幾個層面切入,重新組構相關理論與實務經驗,所建構出來的討論架構被全世界都市設計相關人士普遍認同是適當且可以持續融入未來討論議題的;因此,在得知本書第二版將被翻譯發行繁體中文版時,筆者甚感欣慰,期望可以透過本書的中文化將之推廣介紹給重要的讀者群,讓更多對都市設計的探討在華人世界中延續下去;在未來的50年間,東南亞地區持續的快速成長與發展可期,本書的潛在讀者可能就是對於形塑未來都市空間有舉足輕重影響力的關鍵角色,我們衷心期望本書的內容得以對未來東南亞都市設計面臨的巨大挑戰有所貢獻。
■ 序
都市設計在近年來儼然成為都市計畫學門中的顯學,而對於都市空間的塑造,人們也慢慢開始關注空間的舒適度以及美感等相對難以量化要素的重要性,因此國內眾多規劃、設計、地政以及建築相關的科系也都紛紛開設都市設計等專業課程,所參考的書籍以英美學者著作為主,但也常遇到學生反映,沒有一本著作系統性的介紹都市設計的內涵以及其與規劃及開發的關係,因而引發筆者翻譯本書的動機;本書「公共場所與都市空間
— 都市設計面面觀」(Public Places Urban Spaces:The Dimensions of
Urban Design)由四位英國當代著名的都市設計學者共同執筆,其中兩位,Taner
Oc教授, Tim Heath教授為筆者當年負笈英國諾丁漢大學的指導教授,另外兩位分別為倫敦大學以及格拉斯哥大學教授,四人浸瑩都市設計領域均超過20年,陸續出版多本相關著作,而四人在2007年共同撰寫第一版Public
Places Urban Spaces,復又於2011年去蕪存菁,大幅修正出版第二版,在第二版中,除了增補每章文字之外,更加入了多個案例說明,以圖文並茂的方式更清楚的論述都市設計的每章的內容。以三個部份清楚地介紹都市設計,第一部份為都市設計的定義、緣起以及核心精神;第二部份從六面向探討都市設計的功能、目的以及操作的方法;第三部份,從法令制度以及開發角度討論都市設計在當代都市中的演繹與重要性。
本書的特點在於強調身為都市設計者應具備的知識、能力、工具以及心態。閱讀本書,都市設計初學者不僅可以獲得都市設計的專業知識,更可以一窺都市設計專業者與其他相關領域間的專業互動情況,有助於釐清都市設計之定位。在本書翻譯的過程中,感謝國立中山大學翻譯所劉賢哲、諸葛蓓芸、林佳慧、李汶誼、簡瑋琪、黃意婷以及張靜宜對於翻譯文字品質的把關,讓本書之文字雖未能達到「雅」之境界,但至少能信達也,也感謝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多位教授不吝給予指正意見,俾使本書之翻譯盡可能不失專業。這是一個讓我再次學習都市設計的過程,讓個人對都市設計能有更深刻的認知,對筆者而言,應當是最大的收穫了。由於本書圖文並茂,又是筆者第一次翻譯如此大量之文稿,因此即使經過三次校稿,仍不免有所疏漏,也請各位讀者海涵並不吝指正;感謝六合出版社,筆者在翻譯期間懷孕、生產而嚴重拖稿致使延誤出版計劃,六合出版社仍願配合並耐心等待,在此致上最高謝意;希望本書的翻譯能對我國都市設計專業教育提供有用之教材,使莘莘學子得以受用。最後謹將本書獻予家父家母,結婚四十週年誌慶,感謝他們的全力栽培,呵護備至,筆者方能有能力進行此書之翻譯。
前言
序
第一部份 定義都市設計
第一章 當代都市設計
認識都市設計
都市設計的必要性
都市設計者
結論
第二章 都市變遷
變化中的都市空間設計
城市型態變遷
資訊與通訊科技
重返都市風格?
現代都市主義
結論
第三章 都市設計脈絡
地方脈絡
全球(永續性)脈絡
市場脈絡
規範脈絡
設計流程
結論
第二部份 都市設計層面
第四章 形態層面
城市型態
型態轉變
連通的街道模式
將街道視為場所
結論
第五章 感知層面
環境感知
場所的社會建構
地方差異化
結論
第六章 社會層面
人與空間
公共場域
鄰里
安全與保安
管制空間:可及性與排他性
公平的環境
結論
第七章 視覺層面
美學鑑賞與偏好
空間的視覺特質
空間的視覺元素
結論
第八章 功能層面
動線
設計(更好的)「人群場所」
環境設計
設計更健康的環境
資本網
結論
第九章 時間層面
時間周期
時間的推移
掌控時代變遷
結論
第三部份 實踐都市設計
第十章 開發程序
不動產開發
開發角色
開發與場所品質
結論
第十一章 管制程序
公共干預
診斷/評估
政策、設計與規範
教育與管理
結論
第十二章 溝通程序
溝通、說服與操縱
社區參與
表現法
書面溝通與設計
結論
第十三章 都市設計總論
都市設計「提問」
挑戰
整體營造方法
結論
參考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