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9.04
規格:繁中/平裝/120/ 21 x 30/彩色
ISBN:9771561054009
備註:初版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創刊於1995年10月,近14年來,它忠實地記錄了台灣當前建築設計的整體面貌,一直是業界、學術界及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要參考資料,堪稱台灣建築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本雜誌,也是目前在台灣發行量最大的一本建築設計雜誌。
■ 封面故事
從「高齡」到「全齡」
在過去一百年間,因為醫療的進步和公衛的普及,人類平均壽命從五十歲增加到八十歲,也就是說,現在一個六十五歲退休的人,很可能還會活二十年以上;台灣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的比例從1994年的7% (高齡化社會)到2018年的14%(高齡社會),再到預估2026年的20%(超高齡社會),期間只有短短的三十二年,高齡化速度和香港、南韓類似,較其他歐美國家快了一半以上,也較世界平均值八十八年差距甚大。美國女星珍芳達2012年在Ted × Women Talk上說:「傳統對於生命歷程的想像是『拱形』的,在中年時達到頂峰,然後一路走下坡,我認為現在應該改為『上樓梯』才對,因為年老肉體可能衰弱,精神與智慧卻是與日俱增的。」因此,面對人生歲月四分之一以上的「第三幕人生」,我們應該預做準備、良好規劃、才能精彩面對,讓這個「銀色海嘯(Silver Tsunami)」將我們推波往上、與人共生、共好!
因為高齡化社會的到來,如何讓人「住得其所」成為必須面對的新挑戰;傳統「含飴弄孫」是老年生活的寄託,「家」在精神與物質上是高齡者的重要支援,然而進入「少子化」的現代資訊科技社會,老人的居住型態已從傳統的三代同堂到今日的獨居模式、或是兩老共居、或是外籍看護照顧的模式,「家」的功能和情感逐漸弱化,或許「新三代同堂」的模式更符合現今的需求:老人和子女就近居住,以「端一碗熱湯到不會冷掉的地方」為最佳侍親距離,既可互相照顧,又可各自保有獨立與私密的空間。然而當老人失能後,因為原本住宅缺乏無障礙環境,以及共居融合性等問題,高齡失能者被送到機構中、或是集中照顧的模式;因為一般對於進住老人機構居住的接受度不高,所以政府提倡在地老化政策目標的同時,必須鼓勵機構提供更多的服務,以及發展社區關懷照顧據點的功能,才能讓原本的老家成為老來最終的歸宿,。
人們對住宅的最基本需求是安全保障,但老年住宅還應該能讓他們有歸屬感、安心感、有社交性、感覺到自我價值。因此高齡建築需要:
1. 有友善無障礙環境提供安全感。
2.周遭有完善的生活機能設施和便利的生活服務系統。
3.有緊密的社區互助機制與人際關係系統。
台灣老人住宅的發展趨勢為:規模化、郊區化、建築多樣化、功能豐富化、科技化、服務專業化(李梅英,2008),推動老人福祉設施和環境建制,應朝「小規模,多機能」方向前進,藉由軟硬體配合,並連結「社區化」的照顧模式,採「複合式」生活型態的規劃,最好能由使用者參與通用設計的規劃過程;針對獨居老人,也可以科技輔助器具,使居家住宅變成具有安全感測的智慧宅。居住幸福是一種感覺,合適的老居生活是需要被規劃和推動的,對於老年人安養與照護需求,在生理、心理精神層面提供安全、安心、安定、便利與友善之居住環境。
因為「在宅老化」的需求,「高齡建築」現更進化為「全齡建築」,以通用設計規劃適合所有年齡、性別、行動不便者所有人需求的居住環境,落實「居住者不動」的終身住宅,有最大的可及性與適用性,流暢的空間動線設計、容易瞭解、方便使用空間,也可以因應家庭生命週期需求之彈性設計或加裝各種無障礙設施,以全方位的人本關懷老化的需求;對健康者而言,它是舒適的,對失能者、身障者而言,它是友善的。如何將「通用設計全齡建築」的理念付諸實現,提供便利照顧的功能,減低空間障礙的問題,並預留空間彈性,以因應不同階段改善空間之需求,提前消弭老化所產生的行動和居住的問題,是值得大家努力的。
本期感謝台北科技大學蔡淑瑩教授擔任特約主編規劃主題內容,蔡教授二十多年前即體察高齡社會的浪潮,開始研究此一議題,我們很高興藉由她的人脈,邀請到國內外各方專家學者提供文稿和作品,策畫出本期豐富的內容!
總監 黃長美
封面/Local Station Flat ©Toshinari Soga(studio BAUHAUS)
11 編輯室手記
12 新聞
書介
20 金門設計教學筆記
陳書毅
特約編輯
22 以「愛」為出發點——專為台灣設計的暖心家具
觀察之樹
高齡/全齡建築
論述
24 全齡建築
蔡淑瑩
論述
26 第三人生
楊寧茵
論述
28 都市化與銀髮族
Antonello Marega
論述
32 日本老人住宅發展
金曉蕾
論述
38 探索德國老年共同住宅
鄭傅儒
論述
44 各國失智老人日照中心之發展趨勢與特色
黃耀榮
論述
48 日本金澤長照設施參訪之旅
張良瑛
論述
53 公共建築通用化設計
盧武雄
論述
56 廣慈博愛園區整體開發計畫案整體規劃
楊國隆
論述
60 興隆日間照護中心暨關懷據點
賴岱嚴
論述
62 老宅新用,高齡友善設計--以台北市復華長青多元服務中心為例
李孟芬
作品論述
68 非自宅亦非設施:新型社會應有的居住方式
何內利成
作品1767
76 若葉夢之園綜合照護中心
Arai Architects
作品1768
80 雙連新莊社會福利中心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1769
86 廣西老年活動中心(中國)
時境建築設計
作品1770
92 Residential care and retirement home Leoben(奧地利)
Dietger Wissounig Architekten
作品1771
98 LOCAL STATION FLAT(日本)
HIBINOSEKKEI+FUKUSHIKEN
現代旅店精選
作品1772
104 9h Nine Hours Asakusa (日本)
平田晃久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1773
108 大毅老爺行旅
戴育澤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1774
114 嘉楠風華酒店
楓川秀雅建築室內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