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09.08
規格:繁中/平裝/300頁/19 x 26/部份彩色
ISBN:9789576554605
備註:第二版
遙測科技概可分為影像獲取(Image Acquisition)、影像處理、及影像判釋三大領域。其中影像獲取是比較特殊的領域(屬於太空科技),不是一般人可以窺其堂奧;但是影像處理及影像判釋應該算是連體嬰,兩者必須形影不離。完成了影像處理,還不算已獲得完整的成果,應該還需要利用人腦進行影像判釋;同樣的,要使影像處理的功效能夠達到需求,專業人員也需要懂得影像判釋的方法與技術。這就是本書所要揭示的科學方法。
本書在內容上,涵跨了電磁波的輻射與反射、大氣層的吸收與散射作用、大氣窗口與遙測所使用的波段、各種地物的反射波譜曲線、多波段掃瞄及顏色的合成與再生、衛星遙測與衛星影像判釋、航照判釋、熱紅外線影像判釋、雷達影像判釋、數化影像處理等遙測學最重要的幾個課題。
第一章 緒言
1.1 遙測的字義
1.2 視覺與遙測系統
1.3 遙測的定義
1.4 遙測的優勢
1.5 遙測的應用
1.6 影像的來源
1.7 受到好評的英文遙測教科書或參考書
第一章 練習題
第二章 電磁波的輻射與反射
2.1 電磁波波譜
2.2 電磁波在大氣層中的衰減
(1) 大氣對電磁波的吸收作用
(2) 大氣對電磁波的散射作用
2.3 大氣窗口
2.4 物體對電磁波照射的反應
第二章 練習題
第三章 地物的反射波譜曲線
3.1 反射波譜曲線
3.2 植生的反射曲線
3.3 水體的反射曲線
3.4 岩石的反射曲線
3.5 土壤的反射曲線
3.6 主要建造物的反射曲線
3.7 多波段掃瞄
3.8 色彩的分解與合成
第三章 練習題
第四章 衛星遙測
4.1 人造衛星
4.2 地球資源探測衛星
(1) LANDSAT
(2) SPOT
(3) IKONOS
(4) QUICKBIRD
(5) FORMOSAT-2
第四章 練習題
第五章 衛星影像判釋
5.1 判釋方法
5.2 判釋要素
(1) 色
(2) 色調
(3) 形狀
(4) 型態
(5) 共存
(6) 位置
5.3 選擇波段的要領
5.4 判釋程序
(1) 準備階段
(2) 影像處理
(3) 建立判釋比對樣本
(4) 初步判釋
(5) 現場驗證
(6) 補充判釋
5.5 影像判釋實例
(1) 台北地區的SPOT影像
(2) 內湖地區的IKONOS影像
(3) 火炎山的福衛二號影像
(4) 豐丘土石流的SPOT影像
(5) 草嶺地滑的SPOT影像
(6) 梨山地滑的LANDSAT影像
(7) 伊朗Dhodak地區的LANDSAT影像
第五章 練習題
第六章 航照判釋
6.1 航照的種類
6.2 航照的拍攝
6.3 航照的特徵
(1) 比例尺
(2) 輻射傾倒
(3) 垂直誇張
(4) 解像力
6.4 航照的判釋方法
6.5 航照判釋實例
(1) 岩層的岩性與位態的航照判釋
(2) 活動斷層的航照判釋
(3) 弧型滑動的航照判釋
(4) 土石流的航照判釋
第六章 練習題
第七章 熱紅外線影像判釋
7.1 前言
7.2 黑體輻射
7.3 真物體輻射
7.4 熱紅外線的取像原理
7.5 熱紅外線影像的特徵
(1) 兩側壓縮
(2) 兩側傾倒
(3) 飛機的姿態
(4) 天氣的影響
(5) 地形的影響
(6) 含水量的影響
(7) 植被的影響
(8) 對煙霧的穿透力
7.6 物體的熱特性
(1) 熱傳導
(2) 熱容量
(3) 熱惰性
(4) 日週期溫度變化
7.7 熱紅外線取像的參數選擇
(1) 地面解像力
(2) 航線方向
(3) 取像時機
(4) 波段的選擇
7.8 熱紅外線影像的應用
7.9 熱紅外線影像與航空照片的比較
7.10 熱紅外線影像的應用實例
(1) 水的熱紅外線影像判釋
(2) 溫排水的熱紅外線影像判釋
(3) 垃圾掩埋場滲漏水的熱紅外線影像追溯
(4) 地質構造的熱紅外線影像判釋
(5) 地下孔洞的熱紅外線影像判釋
第七章 練習題
第八章 雷達影像判釋
8.1 前言
8.2 雷達的成像原理
8.3 脈衝寬的決定
8.4 雷達影像的解像力
(1) 側距解像力
(2) 方位解像力
8.5 合成孔徑雷達
8.6 雷達影像的特徵
(1) 雷達陰影
(2) 前坡縮短
(3) 前坡倒轉
8.7 影響雷達回波強度的因素
(1) 系統因素
(2) 地形因素
8.8 光達
8.9 雷達影像判釋實例
(1) 平原與丘陵區的合成孔徑雷達影像
(2) 濃密植被下所顯現的地質構造
(3) 雷達影像的地質判釋
(4) 台灣全島的真實孔徑雷達影像
(5) 台灣北部的合成孔徑雷達影像
第八章 練習題
第九章 數化影像處理
9.1 數化影像
9.2 影像前處理
(1) 儀器校正
(2) 無常雜訊的濾除
(3) 大氣散射的校正
(4) 幾何校正
9.3 影像揚顯技術
(1) 對比揚顯
(2) 比值影像揚顯
(3) 邊界揚顯
(4) 主軸成分分析
(5) IHS轉換
9.4 影像分類處理
(1) 監督式分類
(2) 非監督式分類
(3) 電腦自動分類的新技術
(4) 分類處理的精確度
9.5 變遷偵測
9.6 常用影像處理軟體
第九章 練習題
參考文獻
◎ 潘國樑 KUO-LIANG PAN
學歷:
美國愛荷華大學,地質學系博士。
經歷:
成功大學 礦冶工程系 助教
核能研究所 助理研究員
美國北愛荷華大學 地球科學系 助理教授
工業技術研究院能源與資源研究所 主任、組長
亞新工程顧問公司 副總經理
經濟部水資源局 顧問
台灣科技大學 營建系 兼任副教授
淡江大學 建築研究所 兼任副教授
行政院科技顧問組 兼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