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2.11
規格:繁中/平裝/216頁/17 x 23/黑白
ISBN:9786263433311
備註:初版
高齡友善的城市環境將成為世界潮流,讓每一個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慢慢變老的人們,都擁有快樂及生活品質。
根據2019年聯合國(United Nations)全球人口展望(World Population Prospects 2019)最新公布資料顯示,目前全球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總人數9%,直至2050年將翻倍成長至超過17%。高齡現象讓各大城市都面臨著重大挑戰,高齡者活動易受土地使用模式、交通運輸系統、居住環境變化、安全性、可及性與連通性等要素影響,可見對於生活環境的規劃與設計更應重視高齡者需求。
在臺灣,65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於2018年3月介達331萬餘人(占總人口14.05%),已正式成為「高齡社會」。老人住宅、老人安養照護之需求逐年增加,未來如何因應高齡社會所產生的衝擊,為使臺灣朝向高齡友善城市與TOD環境永續發展,尚有諸多議題皆值得再加以深入探討。「老去」是每一個人都將會經歷的過程,尊重他們的決定和生活方式選擇,促進他們融入社區生活的所有領域,是很值得思考與努力的目標。
聯合推薦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理事長 林楨家教授
內政部 花敬群次長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陳彥仲教授
立法委員 鍾佳濱先生
■ 自序
生活越來越舒適、醫療越來越發達,人們壽命得以延長,伴隨少子化因素,高齡化日益加重,根據2012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統計,2000年全球60歲以上的人口已占總人數11%,至2050年將翻倍成長至22%,同時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從6.05億提高到20億,而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提升近四倍之多,達到3.95億人。如今都市社會的變遷,致使家庭結構多以小家庭式為主,許多雙薪家庭無法陪伴老年人生活上的需要,也相對產生老年人獨居的現象,導致老年人獨自行動的時間逐漸增加。高齡化對未來社會可能產生各項問題,如國家財政負荷加重、經濟成長下降與商業及消費行為改變等。
高齡者在社會中扮演著照護家庭成員與傳承經驗的重要角色,但忙碌的都市生活使高齡者逐漸成為弱勢,因此,協助高齡者獨立生活,其環境空間的規劃,如友善的城市規劃、步行環境與大眾運輸環境,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亦顯示出高齡者於日常生活中特別需要友善且便利的生活環境,以彌補由於社會與自身生理變化所帶來的不便。
早在20年前,2002年聯合國馬德里老年國際行動計畫中,便已將高齡議題列為三大優先考量的國家政策之一。另外,聯合國(United Nations)亦將1999年訂為「國際老人年(International Year of Older People)」,顯示國際對於老年人的重視,同時發表了老人人權宣言,此宣言第三條「老人應享有適當地理位置與經過設計且價格合理的居住環境」,說明適合高齡者的居住環境是重要的,故對於老年人友善生活環境應有較多的考量,方能使得老年人能夠健康且便利於其生活環境中。由此可見,在都市化高度發展的情況下,高齡化現象已成為全球趨勢。
近年來,「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OD)」的規劃理念,已成為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整合的新都市發展模式,僅能保護自然環境,使城市朝向低碳化發展,並同時活化產業、增加就業機會,更能有效成為未來高齡及超高齡社會的因應對策,因為都市蔓延地區,隨著汽、機車使用率增加,人們對於身體健康的活動或鍛鍊將因而減少。
從高齡者之旅運行為可發現,其在從事各項活動時,皆需仰賴交通工具以達到目的,大眾運輸有益於高齡化城市的環境發展,並強調需加強高齡者與群眾的互動,以促進老人積極參與社會活動,進而改善老年人弱勢問題,最後可提供高齡者更多的公民參與,此更也呼應TOD 可成為因應高齡化社會的有效策略之一。再從國外對於大眾運輸建設與環境營造觀之,早已開始著手致力於朝向高齡者需求為導向的觀點,並提供足夠的運輸設施,以滿足未來運輸需求,大眾運輸設計應以全體使用者為服務對象,並充分考量高齡者之身心機能與運輸特性,因此高齡者之運輸需求,自然包括在其中,如此方能使社會與運輸環境維持永續發展, TOD 步行環境與設施的舒適性,影響著高齡者使用大眾運輸的意願;但居住在鄉村的高齡者如果經濟收入較低,搭乘大眾運輸確實有相當的困難,對於貧困者的運輸需求問題,政策制定者應考量居住地與就業之間的地理位置,以方便使用大眾運輸。由此可見,為因應將來老齡化所帶來的衝擊,需充分評估高齡者在大眾運輸環境之規劃,亦成為臺灣發展成高齡友善城市的主要課題。
臺灣於2018 年已正式轉為高齡社會,尤其在人口集中且高度都市化的臺北都會區,此現象更趨於嚴重,但觀察臺北捷運當前大眾運輸環境規劃,卻仍多以一般族群需求為主要導向;倘若如此,勢必無法因應未來老年人口急遽增加,以及高齡化所造成的乘客結構改變,如高齡者礙於身體機能逐漸弱化,終將無法再使用私人汽、機車自由移動,使老年乘客數量與比例增加,以及旅運需求類型有所變化等情形,高齡議題對都市整體交通環境產生若大衝擊,亦使TOD 可持續發展理念被瓦解。
本書將考量高齡者身心特性及起點至迄點之旅運需求,以期強化TOD 之設計中,以人為本的都市設計可納入高齡議題。雖然國內有諸多大眾運輸環境相關研究,但大多係從土地使用層面來影響使用者搭乘大眾運輸意願,又或者單獨考量高齡族群的活動與滿意度,而鮮少探討大眾運輸環境之老齡化現象及高齡者旅運需求,以及尚缺乏一套具系統性的評估方式。本書基於TOD 模式及高齡友善城市理念,其研究目的在於考量高齡者的生理與心理特性和從起點至迄點的旅運需求,提出一套混合式多準則決策模式,以案例進行評估,從而檢視現有的大眾運輸環境表現,以及了解高齡者於使用過程中可能面臨的困難,據以提供高齡友善的大眾運輸環境,亦能有助於高齡者搭乘大眾運輸外出活動,以期大眾運輸環境朝向高齡友善之發展,也能建立各項都市發展的健康高齡政策。
李家儂 謹誌於桃園祥鷺洲書院
民國111 年9 月26 日
第一章 高齡友善健康城市與大眾運輸環境
第一節 高齡化的城市與生活環境的生成
第二節 大眾運輸環境效益與設計特徵
第三節 高齡者大眾運輸環境與需求
第四節 高齡友善步行環境之土地使用與身心健康
第二章 高齡者對大眾運輸使用需求與關鍵因素
第一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系統
第二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重要度及差異分析
第三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發展策略與建議
第三章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評估指標與體系
第一節 高齡社會下大眾運輸環境之衝擊
第二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衡量之構面
第三節 高齡友善大眾運輸環境方案評比
第四章 高齡友善TOD健康步行環境規劃模式
第一節 健康城市與TOD友善居住環境
第二節 建構高齡友善健康步行環境結構方程模型
第三節 高齡友善步行環境與身心健康影響之分析
第四節 高齡友善TOD環境配置之空間量化分析
第五章 高齡友善TOD環境與住宅發展策略建議
第一節 臺灣高齡住宅政策之課題
第二節 臺灣高齡住宅相關政策及法令
第三節 高齡友善混合式多準則決策模式
參考文獻
◎ 李家儂
現職:
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學系 教授兼系主任
科技部人文及社會科學中心學術營計畫 講座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理事
中華民國都市計劃學會 副祕書長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理事
中華民國不動產仲介經紀商業同業公會全國聯合會 學術總顧問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理事
台灣共用資源治理學會 理事
臺北市都市更新學會 理事
內政部地政司住宅價格指數審議會 委員
交通部鐵路平交道與環境改善建設及周邊土地開發計畫審查會 委員
基隆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新竹縣政府 縣政顧問
新竹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新竹縣政府都市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桃園市政府地價及標準地價評議委員會 委員
桃園市政府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及使用變更審議小組 委員
花蓮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花蓮縣政府都市計畫委員會 委員
花蓮縣政府非都市土地使用分區及使用地變更審議小組 委員
花蓮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 委員
花蓮縣政府花蓮縣環保科技園區審查委員會 委員
宜蘭縣政府國土計畫審議委員會 委員
金門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 委員
經歷:
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終身學習中心 主任
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建築學院社區與計畫學系訪問研究員
中華民國區域科學學會 祕書長
基隆市政府區域計畫委員會 委員
嘉義縣政府環境影響評估委員會 委員
中國土地經濟學會 祕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