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2.12
規格:繁中/平裝/120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期許年輕世代的未來
文/廖慧燕
為加強學校建築教育與建築業界間之交流,避免學生畢業後立刻面對殘酷的現實與挫折,及降低業界抱怨學無法致用的問題,近年來全國公會積極推動各項交流活動,而每年辦理畢業設計大展為其中重要工作之一。本(111)年八月間公會連續第二年舉辦建築系學生畢業設計大展,主要目的為提供建築教育界及業界的對話平台,以增加交流互動、促進了解及相互砥礪。
參賽作品係由各校自行遴選推薦(上限為8件),本次參賽學校計14個,各校推薦的作品多達86件,參賽者非常踴躍且作品的水準也非常的高。經評審團先做書面初選後,票選出13件作品進入第二階段的決選,再請進入決選的學生進行線上視訊簡報與問答,最後選出特優2件、優選5件及佳作6件作品。本期特別製作專輯,除介紹獲獎作品外,也特別刊載評審針對獲獎個案的講評及感言,另外主辦單位邀請兩位老師針對這次的畢展作整體評論,而本刊也配合本次的專輯,特別邀請國內資深建築師撰寫給年輕人的備忘錄,期望本專輯可更進一步提升交流溝通的效益。
本屆的評審委員,公會邀請來自北、中、南,跨世代、事務所規模、業務類型的開業建築師包括召集人蔡元良建築師,委員楊之瑾、郭旭原、朱文明、趙建銘、余曉嵐、謝文泰、侯慶謀等計八位建築師組成評審團,希冀選出的作品能反映業界對未來建築師的期待;同時公會另外邀請了黃衍明及賴怡成兩位教授作為評論委員,除審視所有推薦的作品外,並在線上全程觀察決選過程。綜合所有評審及評論委員的講評,指出資訊科技使學生對社會議題更關注、提案觸角更廣、探討議題更多元,而提出的設計多極具創意,設計表達則更是流暢而華麗,包含圖說及簡報時所使用的媒材,顯示新生代建築師對數位媒體運用的嫻熟與專業。但是評審也提出目前專業核心課程在多數學生甚至建築設計教師間似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也因為專業知識不足,致影響建築設計作品的整體性與完整度。所以評審的共同結論,「設計力」雖是建築系的核心價值,但仍需均衡務實打好基礎,才能將「設計力」發揚光大,因此必須增加業界與學校的連結,唯有更多的交流溝通,才能幫助這些有創意的年輕世代務實的進入職場。
至於國內資深建築師以過來人角度撰寫備忘錄提供未來建築師參考部分,李祖原建築師認為在建築這行業應具備三個基本信念,包括堅信能創造出與時俱進之新建築文化的信心、職業能力的培植及對建築之熱情;張清華建築師則以新綠野仙蹤與新建築人共勉,認為智慧、心和勇氣可自己去尋找去充實;呂欽文建築師認為建築職業雖然辛苦,然其傲人之處為建築師係站在指揮台上,融合天文地理、古今中外、現在與未來,創作出合於人身心靈的空間;黃聲遠建築師以他個人的體驗,提出在生活及建築生命中的一些體會與期許;潘冀建築師說明自己的經驗歷程,並引述《論語》的一段話「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作為執業準則與設計心法,認為應尊重自然環境、正確使用專業科技、對使用者存關懷態度方能在設計上自由揮灑,不偏不倚。
建築業界對年輕的一代,有許多期許,認為他們對臺灣建築的思考意義非凡,讓執業建築師們也得到相當的啟發,但是他們也期待更多建築新秀能更充實建築相關專業知識,並帶著理想與創意走出屬於臺灣的路。
編者的話
28期許年輕的未來
文/廖慧燕
作品
44八德生命紀念館
/陳章安建築師事務所
52員山福園三期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
60潮境智能海洋館
/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他山之石》
68沙雅公園美術館
/Álvaro Siza + Carlos Castanheira
特輯-2022未來建築師畢業設計作品大展
《總論》
76共創學界與業界相互砥礪的平台
文/郭英釗、趙化宇
《特優作品介紹》
78小馬天主堂增設餐廳
84都市疏伐 -重新定義高架橋與都市關係
《優選作品介紹》
90記憶之上,紀念之下
92生存布局 -阿里山脈序列感知計畫
94應許之地
96未來的遺址 -一個危險與美麗碰撞而出的公園
98喻地譯站 -土地的重量與沉思
《佳作作品介紹》
100鹽景別後輓歌
102未知實驗場 -數位時代大學場域的重新想像
104娘惹塔 -兩個地方的故事
106記,異 / 食憶築行 -城市中的紀念碑
108印源刻恆
110童話百貨 -跳進兔子洞.自我投射的空間之旅
《評論》
112建築作為「公共性」的媒介
文/賴怡成
114給千禧世代的準建築師們
文/黃衍明
《評審感言》
116書寫建築
文/蔡元良
117「畢業設計」 -一項未完成的建築學
文/郭旭原
118評「印源刻恆」、「未知實驗場」
文/楊之瑾
119評「娘惹塔」、「喻地譯站」
文/侯慶謀
120評「未來的遺址」、「童話百貨」、「應許之地」
文/朱文明
121評「生存布局」 -阿里山脈序列感知計畫
文/趙建銘
122評「食憶築行」、「觸。霧」
文/余曉嵐
《世代交替-給未來建築師的備忘錄》
123求根源 開迹顯本
文/李祖原
124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建築師?
文/潘冀
126當風起時…
文/張清華
128畢業設計 vs. 建築師
文/呂欽文
130努力存在就是美好
文/黃聲遠
《建築管理》
131淺談臺北市違章建築處理政-違章建築爭議處理委員會之成效
文/彭振聲、陳芳毅、鄭哲霖、胡崇羽、黃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