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2.02
規格:繁中/平裝/120頁/22.5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臺灣建築獎的省思
文/廖慧燕
臺灣建築獎評選向來是雜誌社的大事,也是我個人認為擔任主編最有趣及最有意義的工作,不但可以參訪國內近年來最傑出的建築作品,由設計者介紹導覽,且可聆聽評審們精彩的討論及爭辯。2021年的建築獎感謝評審委員們的協助,已於去年11月順利完成,就評選過程及得獎作品,顯示本屆評審委員對於常民生活、公共性、社會性與永續性議題的重視,而其中最特別的是首度頒發「評審團獎」給Siza設計的「台豐高爾夫球場」,評審團認為本案以嚴謹內斂的極簡風格,展現了建築抽象人文質感及現代主義的本質,且建築融入基地紋理與環境形成和諧關係,誠為典範;獲得首獎的「屏東圖書館」與「嘉義美術館」同為新舊建築結合、軟體內容創新與硬體空間再生的成功案例,評審團讚許這兩案,大膽翻轉原有動線結構,創造更好的都市空間界面關係,為公共建設的精彩表現,至於其他獲獎及入選之作品亦均有其特殊獨到之處,值得肯定與推崇。綜合本次建築獎的評選過程、獲獎與評審感言,個人有以下幾點看法。
這兩年的首獎都恰巧是前一年入選未獲獎的作品,或因建築的優劣評斷雖有普世價值,但如何在優質建築中抉擇,難免會受到評選角度切入的影響,這也是臺灣建築獎評選委員儘量在短期內不重複,以回應建築多元價值的意義。
獲得評審團獎的台豐高爾夫球場,以簡約純淨的建築形體及豐富多變化的空間,兼顧使用、外觀及融合地形環境等特別受到評審團讚許,惟個人認為該案除前述特點外,最令人佩服的是建築師對所有建築細部的重視,而在地團隊與施工廠商能確實百分百執行到位,完美的呈現近乎工藝品的精緻建築。
由此也顯示,建築的成就其實是靠一棒接一棒的努力,從業主、建築師、結構、機電技師到營造的技師、工班等,每個階段都由各負責人在自身專業上付出貢獻讓設計得以落實呈現,目前建築獎雖已同時頒給起造人、設計人及承造人,但是如能進一步讓參與其中的每個人都能感受到最後的成就與他付出的價值則更有意義,畢竟建築是靠團隊合作共同完成的,得獎應該是肯定所有參與者的貢獻。
臺灣的建築發展,誠如評審委員們的一致共識,雖然這片土地並不肥沃,但是這幾十年在建築師的努力下建築確有顯著的進步,我們開始反省過去以人類為中心的價值觀,追求與環境共生的永續之道;放棄過多的建築形式,追求簡潔的建築本質;體會如何善用舊建築再生,所有建築不再從零開始;重新梳理建築與都市介面關係,以創造更好的都市空間等,在在反映臺灣建築進展的具體成果。
但無論如何,如果我們放眼國內城市整體生活環境,實仍有不足之處。近年正好有幾次機會到訪紐約,發現紐約在這三、四十年中有很大的改變,不但治安問題改善,其城市生活品質也有長足的進步,其中中央公園的設置當然是最令人佩服的前瞻遠見,但是近年來曼哈頓西側舊倉庫區的開發、哈德遜河畔腳踏車道、High Line的保留再生、布魯克林區的舊建物再利用及河畔休憩區設置,甚至911後世貿中心重建、The Oculus車站等整體廣場規劃,都讓整個都市更為完整亮麗、更具吸引力。由此反省,再完美的建築畢竟還是個體,雖然我們已開始注意建築與都市介面關係,但是生活環境其實是需要結合更多的建築與都市介面環境,當然前瞻遠見的都市層面規劃是最重要的基礎,包括人行步道、自行車道、綠地系統及土地使用管制等,期待公部門與建築相關業界共同努力,讓我們的都市整體生活環境品質也能有顯著的進步與提升。
編者的話
20臺灣建築獎的省思
文/廖慧燕
作品
30淡江教會文教中心
/Behet Bondzio Lin Architekten、十彥建築師事務所
40屏東縣民公園
/衍生工程顧問有限公司+李預萍建築師事務所
54樸山村
/江文淵建築師事務所
64泱泱自然紅屋展示園區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72利澤飛灰暫存場
/田中央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80臺北藝術大學科技藝術館
/大尺建築+郭旭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特輯-2021臺灣建築獎
《得獎感言》
92Putting a Hole in One
Acceptance Speech of 2021 Taiwan Architecture Jury Prize
文/Álvaro Siza , Carlos Castanheira
相濡以沫
文/黃明威
94建築的修補造型論
文/王銘顯
95小城市的文化風景
文/陳玉霖
96修復與共生
文/張哲夫
98從土裡長出來的建築
文/江文淵
99城牆中的教堂
文/林友寒
蓋自己心裡的教堂
文/林彥穎
100地球倒帶計畫
文/劉黃謝堯
《評審感言》
102怡然自得的臺灣建築
文/陳珍誠
105瞻前顧後
文/潘冀
106明天會更好
文/邱文傑
107建築獎側寫
文/李綠枝
108建築獎的光譜轉移
文/簡學義
《社群回應》
109何不食肉糜
文/簡學義
《評選實錄》
1112021臺灣建築獎決選會議實錄
整理/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