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5.09
規格:繁中/平裝/215頁/17 x 23/彩色
ISBN:9789864430284
備註:初版
無論台灣的能源選項為何?
我們都得面對「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事實,
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
所以,我選擇以126天走訪亞歐10國的永續壯遊,
分秒感受腳下冰島的冰正在融化,
分秒感悟永續設計,
不是空想空談,而是迫切需求。
2013年的《設計師之眼》, 是天豪綠色流浪記的首部曲。
在無數場演講與分享後, 由於眾多聽眾的熱烈迴響,
天豪在心中默默許下心願,遊歷全球的永續設計且不藏私分享。
此次綠色流浪二部曲,
天豪北挺全球暖化的指標國--冰島,感受冰山因氣候變遷每時每刻退縮的迫切危機。更走訪北歐國家落實永續發展最徹底的生態社區,明白了環保不只是運用多少先進科技,而是每家每戶都在實踐的生活信念。
他衷心期望,他的分享,能成為台灣推動永續環境的種籽。
並在不久的將來,將此一一在台灣扎根落實。
■ 本書特色
以綠色旅遊為賣點,帶領讀者走出不同的旅遊視野。
各方推薦
天豪能對永續環境的議題情有獨鍾,孜孜不倦地傳播拯救環境的希望,是一種正向的能量。希望這一代能累積正向的能量,成為挽救人類文明免於滅絕的希望。--林憲德(成大建築系講座教授)
楊天豪先生長期關心地球的環境變化,並且願意在這個世代的思維革命浪潮中貢獻他的一份力量。在這本書裡,他以一個景觀設計師的專業,不但旅行各國親身體驗氣候暖化帶來的可怕衝擊,以及各處在環境保育議題上的努力實踐成果,還吸取他人的長處與經驗,以生動淺白的文字圖片與我們分享,那一份真誠的心意讓人十分敬佩。--汪中和(中研院地科所研究員)
桃米村在歷經轉型,凝聚社區民眾共識,朝向生態村,永續的面向發展,已走過十餘個年頭。 天豪的這本書,讓我看見世界其他國家在面對氣候變遷下,做出不同面向的努力。也讓我們對桃米村未來的永續發展充滿更多想像。--劉明環(桃米生態村前執行長)
天豪築夢,喜愛旅行;大跨步的海外參訪、體驗,努力地將環境變遷中關懷生態環境、建築、生活美學等議題,藉由永續設計概念的整合,提出敏銳的見解和播出友善環境的種子;正是當代渴望新知的年輕設計師們最好的見證。祈盼這粒種子萌芽成長,成就更多的世代。--蔡秀瓊(老圃造園董事長)
天豪是生態建築的初生之犢,透過他熱血沸騰般的環保心靈,和活潑強韌的移動力,帶大家去到不同的國界,一次賞足異國永續建築設計巧思。建築思考影響百年環境,這本《設計師的綠色流浪》值得所有關心環境、關心建築的朋友細細品讀。--朱慧芳(梧桐基金會執行長)
旅行是為了返家。
天豪在亞歐的綠色流浪行腳,以永續設計為題,字裡行間讀到他深深愛台灣,積極尋找綠色永續台灣解答的熱情。面對全球暖化,改變,是我們共同的責任!期待因閱讀此書,「台灣永續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你我成為股東,加我加你,不斷串聯分享,天豪的綠色流浪之旅的下一站是:終點,台灣!--郭鈴惠(高雄市加昌國小校長)
我們認為綠能的核心概念是尊重人與環境,如何讓社區生活朝向永續的方向發展並兼顧環境與社區人文的自主性,是我們正在努力的目標,也是台灣社會必須深刻思考的問題。本書提供了許多具啓發性的案例,值得作為有志投入社區改變的行動者參考。--陳薈茗(海線一家親環保協會發言人)
天豪的綠色流浪經歷與著作,呈現他從永續設計、在地智慧、空間規劃、都市更新及地方治理的觀點與見解,都是值得深入思考的議題。在年輕生命就埋下「思考永續環境」的種子,期待每個人都能成為打造永續環境的「股東」,期待他能深入台灣社會各個角落,扛起更重的擔子。--林銀河(港邊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環境整合的共好, 在各領域中, 佐味永續綠能設計,歌詠節能減碳生活。 藉由作者遊歷各國, 分享不同國家對於永續設計所做的努力與方法, 讓我們更深入了解永續設計層面的思考與應用的多元化利用。 一起為臺灣永續環境貢獻心力吧!--徐萬成(三結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
■ 推薦序一
永續旅行作家傳播拯救環境的希望 成功大學建築系講座教授 林憲德
這是天豪出版的第二本永續建築旅遊書,也是他請我第二次寫序的書。問他上次出書的銷路如何,他說銷路還不錯,出版社才會繼續要他寫書。這讓我深覺天豪真是一位幸福又正向的孩子。
所謂幸福,就是在當今出版業長期不景氣的時代下,他所寫的永續建築旅遊書,竟然可受到歡迎而一再出版,是無比的幸福。看他每次都快快樂樂籌劃旅行,拍下美美的照片,以不錯的文筆,傳達夠專業的科普知識,也創造銷路不錯的書,人生的幸福莫過於此矣。我鼓勵他繼續加油,希望他未來能成為偉大的永續旅行作家。
所謂正向,就是在地球前景無法樂觀的條件下,天豪能對永續環境的議題情有獨鍾,孜孜不倦地傳播拯救環境的希望,就是一種正向的能量。也許我太執著於當今環境破壞的事實,悲觀於人類延續優質文明的可能,讓我只能寫一些硬梆梆的專業書(難怪銷路不好),而無法耐煩去寫這種我認為緩不濟急的科普書。也許,我應放下我對人類文明的負向思考,學習天豪的正向思維才好。
我這一代是破壞地球的最大元兇,我因深痛惡絕,所以養成了對環境悲觀的思維。看到了天豪這幸福又正向的孩子,讓我耳目一新,希望這一代能累積正向的能量,成為挽救人類文明免於滅絕的希望。
二○一五年仲夏
■ 推薦序二
關心天下 胸懷萬里 中央研究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汪中和
二○一五年六月天主教的教宗發表了通諭「願上主受讚頌」,呼籲人類要停止對地球自然環境的殘暴剝削,並要求進行倫理與經濟的革命,以防止災難性氣候變遷的惡化,以及貧富不均差距的擴大。
這份以環境為主題的宗教通諭,清楚的陳述當今全球所面臨的困難在於快速的氣候變遷、水資源的汙染、生物的滅絕、生活品質的惡化、工業化社會與自然的脫節、對弱勢族群的傷害以及對環境問題的輕忽。通諭也指出,我們人類面臨的環境問題不只是科學、經濟或政治議題,也是社會與倫理的問題,因為這個嚴重的環境問題牽涉到全球享有特權的菁英控制了世界大部分的財富,對自然資環境過度的開發,耗損了大部分資源,並使得廣大地區的人口仍處於貧窮狀態。
教宗方濟各沉痛的提到地球環境危機的根源就在人類自己,呼籲每個人要在自己與自然的關係中承擔起責任,以整體性思考與行動來確保未來的地球可以繼續適合居住且可永續經營。通諭中也直言如果人類繼續破壞神所創造的地球環境,也就是神賜給人類的最好禮物,地球的反撲最終會毀滅人類。
這是梵諦岡教廷首次針對世界環境問題發表措詞強烈的聲明,也顯示當前我們所面臨的問題十分嚴重與棘手。看看我們周圍世界的現況,天氣的變化越來越難以掌握,環境災難的強度也日益增強。雖然世界上的許多災害都不在台灣發生,但是天候異常變化的影響卻像水波漣漪般會擴散到世界各地,最後仍然會影響台灣每個民眾的日常生活及未來發展。
因此,我們這一代的人類必須進行快速且全面的改變,以全新的思維來規畫我們的居住空間與生活方式,不但要顧到人類自己的舒適、安全與防災,還要考慮整體生態環境的完整,以及地球長遠的未來。從實務方面看,低碳節能、資源充分回收利用、友善環境的農作、公平合理的經濟活動,都是我們要重新學習的功課。
楊天豪先生長期關心地球的環境變化,並且願意在這個世代的思維革命浪潮中貢獻他的一份力量。在這本書裡,他以一個景觀設計師的專業,不但旅行各國親身體驗氣候暖化帶來的可怕衝擊,以及各處在環境保育議題上的努力實踐成果,還吸取他人的長處與經驗,以生動淺白的文字圖片與我們分享,那一份真誠的心意讓人十分敬佩。
愛爾蘭的禱告文裡有句話說:「花點時間關心天下事,那能使你胸懷千萬里。」在變化快速的世界環境裡,面對的是更激烈的氣候變化與此起彼落的災難,要面對這個艱鉅的挑戰,我們不但需要好好的裝備自己,更要培養寬闊的胸襟、宏觀的視野來關心我們的周遭環境。願《設計師的綠色流浪》這本書不但豐富讀者的思想內涵,更能激勵出更多更有創意的行動,讓我們一起攜手去改變我們的未來。
二○一五年八月十日
〔推薦序〕永續旅行作家傳遞拯救環境的希望/林憲德
〔推薦序〕關心天下 胸懷萬里/汪中和
〔聯合序薦〕以綠色流浪,築台灣永續之夢/劉明環‧蔡秀瓊‧
朱慧芳‧郭玲惠‧陳薈茗‧徐萬成‧林銀河
〔序章〕在冰島見證暖化的震撼
CH01 亞歐10國的永續設計種子
阿拉伯杜拜The Change Initiative購物中心
荷蘭庫倫堡永續生態社區
荷蘭阿姆斯特丹GWL生態社區
丹麥哥本哈根赫德比加德生態社區
瑞典馬爾默生態社區
瑞典斯德哥爾摩哈瑪比濱湖生態社區
芬蘭赫爾辛基薇奇生態社區
英國倫敦BedZED生態社區
英國倫敦奧運公園
法國巴黎隱匿旅館
CH02 傳統建築智慧見永續概念
中東的傳統建築智慧
蘇格蘭高地的傳統建築智慧
地中海的傳統建築智慧
北歐廚房的直覺哲學
CH03 城市公共建設的永續思維
荷蘭鹿特丹的都市滯洪廣場
荷蘭台夫特科技大學圖書館
冰島的地熱運用與地熱游泳池
英國倫敦黑衣修士火車站
法國巴黎布朗利博物館
法國的遮陽美學
西班牙巴塞隆納大樓立體綠化
西班牙巴塞隆納高第巴特由之家
義大利米蘭垂直森林大樓
CH04 換個角度思考都市更新
英國利物浦的搖滾文創亞伯特碼頭
我所體會的「畢爾包效應」
西班牙賽維爾的都市陽傘
CH05 亞歐10國的低碳公共交通設施
城市新形象的公共腳踏車系統
丹麥哥本哈根的智慧單車
瑞典斯德哥爾摩,西班牙巴塞隆納的攣生兄弟
大不列顛的公共腳踏車型態(倫敦、利物浦、格拉斯哥)
法國系統的單車樣貌(巴黎、馬賽及西班牙賽維爾)
義大利米蘭的時尚單車
杜拜的阿拉伯世界單車初試啼聲
荷蘭的雨中單車體驗
城市的公共電動車系統(巴黎、米蘭)
〔末章〕讓別人自願成為你的「股東」
〔旅行地圖〕設計師的綠色流浪地圖
◎ 楊天豪
景觀建築師、設計旅行作家。東海景觀系學士,成大建築系碩士。放棄公費留美之後,再次揹起行囊,投身世界行腳,致力觀察描繪各國永續環境的發展樣貌。
透過理念的分享,具體的實踐,期待在「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時代趨勢下,為打造台灣的永續環境,貢獻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