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9.10
規格:繁中/平裝/128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都市建設與經濟發展共進的東區門戶計畫
文/廖慧燕
建築物除了少數如歐洲的教堂外,大多數興建的時間都不長,相對而言,都市建設與發展則需要長時間的累積,且因都市是建築的基盤,其規模及影響都遠比建築物大且深遠,但因涉及範圍廣泛,所以必須是在周延的規劃下集眾人長期之努力,方能顯現其成果。
台北市從光復以來,隨著人口增長及政治演變,先後經歷不同的都市策略規劃,其中發展極為成功的「信義副都心」計畫,係於1970年開始擘劃、1980年公布並於1990年代間陸續完成公共基盤設施並逐步落實開發,成為今日北市的亮點,且較諸國外先進城市亦毫不遜色;內湖科技園區於2000年左右開始建設開發,目前產值已超越新竹科技園區;南港經貿園區亦於2000年左右劃設與發展,2015年市府啟動「東區門戶計畫」,規劃打造南港成為軟體、生技、會展、流行音樂及交通轉運中心,促使南港從單一軟體園區功能,躍身成為多重產業聚落的重地。南港之所以崛起,部分是源自於地理優勢,緊鄰信義計畫區與內湖科技園區再加上高速鐵路的起始站,但是對應之規劃與建設也是促使南港翻轉並深化產業結構成為經濟重鎮之主因,這種將經濟發展與都市建設結合之作法值得肯定與進一步了解。
本期雜誌特別製作東區進化論特輯,邀請相關參與人員分別從不同面向撰寫文稿,包括前台北市副市長林欽榮教授就整體發展之角度提出南港三部曲,完整的介紹南港崛起之背景、東區門戶計畫重點及未來展望與發展關鍵,中央研究院總務處介紹生技園區發展之緣起、相關建設及後續之運作;徐裕健建築師介紹如何保留瓶蓋工廠的歷史元素,並將空間轉化成為創意基地;蘇雋懿組長介紹配合南港原家庭工廠之特色引進「產業專業區」之作法,其推動過程之艱辛與目前成效;李立夫建築師則以建築師之角度介紹鄰近南港展覽館二館之兩個都市更新案;貮本規劃設計公司介紹南港高架步道系統之規劃;李祖原建築師事務所介紹C3基地之規劃及與周圍基地之連結關係;另外針對造型及功能均極特殊的北部流行音樂中心一期工程,邀請負責結構設計的陳福松先生及負責音響設計的蔡培生先生分別介紹其結構與音響之特殊要求與對應之設計。
東區門戶計畫除引進新的產業與建設外,最重要的是帶動南港地區全面都市再生,這計畫有可能為台灣都市更新制度開創出一條新的道路。當然基於對人民權益及財產之保障,部分計畫涉及私人土地權益,可能須經由長期與多方努力方能推動,如前述的產專區計畫;而部分計畫甚至受到阻力無法落實,如南港展覽館二館旁邊的私地換地計畫未能克竟全功,這是都市計畫與人民權益間之天平問題。但無論如何,東區門戶計畫目前已具初步成果,未來仍待持續發展,相信在台北市政府的積極推動與大家群策群力的努力下,當能落實完成,為台灣都市發展與建設創下亮麗的新典範。
作品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 / 44
國家會展中心南港展覽館二館 / 52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 60
新光南港軟體園區大樓 / 68
東區進化論
東區門戶之空間與產業再結構 / 74
東區門戶計劃之規劃與推動策略 / 78
TOD與都更開發計畫之有效實現 / 84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發展願景 / 91
南港地區立體連通系統介紹 / 96
北流律動的構築 / 102
北流的聲學設計 / 108
私部門都市更新案在「東區門戶計畫」中的角色定位 / 112
台灣人壽C3開發案 / 117
「南港產業生活特定專用區」公私協力更新 / 120
城市黑鄉工業遺址的再生 /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