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3.09
規格:繁中/平裝/128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與環境共融的原住民建築
文/廖慧燕
建築源自於人對於遮風避雨需求,應用智慧解決其生活所需,這些初始建築因反應其生活文化、環境氣候及資源限制等,所以會展現各自特色,即所謂風土建築(Vernacular architecture),著重於以當地建材、在地知識、生活文化、配合地理氣候等興建的與環境和諧共存之建築。以國內而言,最具代表性的風土建築當屬與環境融合、有機共生的原住民建築,這些建築因地形、氣候、日照、風向、材料取得、營建技術、住民信仰和社會制度等差異,發展出各種不同的建築型態。面對地球暖化、極端氣候導致天然災害頻傳的當下,這些先民如何面對與回應自然的智慧,值得我們進一步去研究了解及反思,同時對於原住民文化技術的傳承與保留也是當前值得探討之問題,所以本期雜誌特別製作專輯介紹原住民的傳統建築。
本專輯內容包括原住民建築特色、實際案例比較、營造體系與傳承等。其中陳啟仁教授探討原住民建築營造體系的傳統與挑戰,認為原住民建築中的材料多「就地取材,因地制宜」,他以阿美族家屋及排灣族家屋為例,介紹竹木構造與石板屋構造方式,相關材料使用與工法順序等演化成的傳統營建知識,認為目前的挑戰在於天然建材資源匱乏、加工與再利用知識流失,而其中資源消失更涉及原住民傳統領域保存等,為系統性與結構性之大議題;關華山教授則以仿生建築為主題探討分析原住民之傳統建築,由於仿生建築為建築設計仿效生物之生理機制,以達到順應基地環境及應合需求,本文以此為基礎從自然、文化、信仰等分析探討,提出臺灣原住民族群的「傳統」建築所透露的各式仿生設計的可能性與想像;盧惠敏教授介紹臺灣原住民順應自然地形、就地取材以及文化底蘊上的聚落建築智慧,認為其與一般的聚落建築群在地理環境、交通、文化背景等具顯著之異質性與獨特性,在世界遺產保存及生物多樣性議題下,極具探討與保存價值,並以射鹿溪流域排灣族舊社為例,應用建築人類學的方法探討聚落的起源、詮釋神話、傳統領域的空間觀念等,及進行石板屋建築傳統工法實證,認為原住民幾千年來在山林演繹的智慧,值得探討保存與發展應用;陳秀珠教授以兩個實際案例-921災後重建之「潭南國小」與莫拉克災後建設之「禮納里部落產業發展中心」,比較其設計過程及最後成果,包括設計途徑、文化採借與美學詮釋、生態環境回應等設計面向比較分析兩案例,認為傳統建築與人文、生態環境的關聯性,為建築設計中重要的「設計層面」基礎資料,而這些訊息則隱藏在「族群居住文化」,包括族群社會文化因子與生態環境的「互動關係」等;許勝發教授介紹蘭嶼達悟族的建築型態,從聚落擇址、聚落與家屋型態等,顯露了達悟族人聚居海洋性島嶼,文化特性,及以有限的物質文化面對生態環境各類挑戰時之磨合調適發展之結果,最終朝向自給自足與生態環境達成穩定和諧之平衡狀態。
建築應與環境共融儘量降低對環境衝擊,採用當地建材,利用自然通風減少能源消耗,儘量朝向近零排碳,是全球的建築趨勢,臺灣地狹人稠、自然資源有限,如何應用在地資源、善用固有知識與智慧,回顧整理在臺灣居住數千年的原住民建築文化,或有可供參考應用之處。
編者的話
20 與環境共融的原住民建築
文/廖慧燕
作品
34 台北市日僑學校
/安井建築設計事務所
KAJIMA DESIGN
李文卿建築師事務所
42 五股公有零售市場
/創構建築師事務所
48 歷史建築原臺北刑務所官舍修復工程
/徐裕健建築師事務所
54 中壢第一公有零售市場(大時鐘)
/盧俊廷建築師事務所
62 將軍村‧二期
/曾泊銘建築師事務所
68 虎頭山創新園區環境改善工程
/吳政聰建築師事務所
74 竹東鎮仁愛立體停車場
/Q-LAB建築師事務所
80 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時空暗線
/達觀規劃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米及米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特輯-原住民建築的當代意涵-永續與生態
86 另類仿生設計
原住民族群多樣傳統居住文化
文/關華山
92 臺灣原住民族災後重建之地域性建築案例比較
文/陳秀珠
98 原住民建築營造體系的傳統與挑戰
文/陳啟仁
106 射鹿溪舊社群的生態實踐
文/盧惠敏
114 南島語族群建築的生態適應表現
文/許勝發
《書評》
119 從《當代建築剖面學》談何謂剖面思維?
文/李冠儒
《建築評論》
121 模擬與啟蒙
論2022年臺灣建築獎的作者論傾向
文/徐鉦儒
123 2023國家卓越建設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