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3.11
規格:繁中/平裝/120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關懷環境及社會的建築師
文/廖慧燕
建築界的奧斯卡-普立茲克建築獎,每年的揭曉都受到全球建築相關業界的極度關注,本刊向來也都會製作專輯介紹當年獲獎建築師,並且會去函事務所,請其提供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建築圖說及照片等,以做較深入的報導與介紹。202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獲獎者戴維.奇普菲爾德爵士(Sir David Alan Chipperfield CH),雜誌雖曾多次努力聯絡該事務所請其提供作品供刊載,沒想到事務所始終表示他們太忙歉難提供,以致本次專輯無法有較深入的作品介紹,確實不無遺憾。不過,事後發現,難怪事務所無法提供,因為奇普菲爾德不但是個多產的建築師,作品遍及亞洲、歐洲與北美洲等,而且在倫敦、柏林、上海及米蘭等地均有事務所,每年要參加上百件的競圖案,且各事務所幾乎都是獨立運作,所以即使本專輯文章中使用之照片授權,也無法由倫敦的事務所決定,而須分別去函各地的事務所詢問,這種大集團式的事務所與以往的獲獎者如西薩等人,作品幾乎完全由建築師個人親自參與操刀的小規模事務所,作風真有天壤之別。
不過即使如此,令人佩服的是奇普菲爾德不但能在多產的作品中保有一貫之設計特色,同時也積極參與各項活動關懷環境及重視建築師的社會責任,是一個有高度理想且務實的建築師。他的設計簡潔、不追隨潮流,重視環境、考慮因地制宜及實際之使用機能,評審團主席阿拉維納(Alejandro Aravena)認為「他最特別之處在於,他的建築永遠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因為他是把更大的利益服務、對建築更長遠的文化歷史意義作為最終目標,避免流行元素,讓建築無論在設計思考或實用性,永遠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縱觀他在世界各地的建築作品,不難發現,無論是新建或是既有建築的整建更新,他均能融入當地環境、文化及原有建築,發展出平實但又能反映當地特色之建築語言,形成建築的新樣貌。
本專輯除一篇簡短的奇普菲爾德的生平介紹外,劉克峰老師從建築設計理論觀點,深入的探討奇普菲爾德的極簡設計與密斯等人之差異,認為他的做法違逆早期現代主義在銜接處斷裂的方式,是否構成密集的極簡主義,或是現代極簡主義的進化版則尚無定論。畢光建老師則從不同角度深入的介紹這位關懷環境與人文的建築師,包括他在威尼斯策展、擔任Domus雜誌客座主編及西班牙村落等活動或計畫中,顯現對都市環境及建築師執業態度與做法的主張外,並介紹他的五件作品,認為「他的建築總是優雅、內斂,具備永恆感,並輔以乾淨俐落的結構和精緻的細節,在這個過度商業化、過度設計與誇張的時代,他始終能實現平衡。」
回顧奇普菲爾德的執業過程,他並不是天才型的建築師,事務所的第一個十年他甚至自嘲是「穿著司機制服的小孩假裝開車」,但隨著業務的急遽增加發展至今他卻能始終一本初衷,不斷的在新時代裡,省視自己的專業與社會責任,思考建築的目的,堅定的認為兼顧社會公平和都市品質,是建築師不可避免的責任;他更提出,每棟建築都關係著其周邊環境、鄰居及城市整體,是都市規劃佈局中的一個角色,所以建築不能再各行其是,必須大家共同努力成就美好的城市。
誠如畢光建老師所言,在這資訊爆炸、AI浪潮似乎要席捲世界文明的時代,2023年奇普菲爾德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意義重大,他提醒我們建築師的社會責任不僅未曾改變,而且更為重要。
編者的話
20 關懷環境及社會的建築師
文/廖慧燕
作品
36 漢寶德紀念館
/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42 工研院光復院區研發大樓〈二期〉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50 安坑輕軌運輸系統候車站及機廠設施
/十匯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58 內惟藝術中心
/劉培森建築師事務所
66 國立臺灣史前文化博物館建築景觀再造
/陳哲生建築師事務所
74 潭心鐵馬空橋
/黃明威建築師事務所
特輯-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
82 大衛·奇普菲爾德堅信「建築師的社會責任」
文/畢光建
92 極簡主義觀點的實心建築
文/劉克峰
103 大衛·奇普菲爾德小傳
文/2023普立茲克建築獎
翻譯/吳介禎
《細部設計: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系列報導二》
104北捷大安森林公園站-光廊、下凹庭園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
《建築活動》
116打開台北
文/李芝瑜
《書評》
118從《當代建築演繹:機械、數位、生態到人工智慧的設計思考》談建築的典範轉移
文/李冠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