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4.08
規格:繁中/平裝/128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普立茲克建築獎與臺灣建築的國際競爭力
文/曾光宗
國際建築界的年度盛事——普立茲克建築獎,今年由山本理顯(Riken Yamamoto)建築師獲得。於就讀大學碩士班階段就已顯露出獨特觀點的山本理顯,長期以來一直都在思考著「公共和私人領域之間的界限」,主辦單位於評審感言中指出「山本理顯盡其所能讓建築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揮即是背景又成為前景的功能,讓公共和私人層面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人們有了更多自然而然地相遇的契機」,進而對於他一生貫徹的意志,明確地表達出「為了在社區中提高社會需求的意識,質疑建築學的紀律以校準每個個體的反應,且更重要的是提醒我們,正如在民主制度中一樣,建築空間必須由人民的決心來創造,因此2024年普立茲克建築獎授予日本建築師山本理顯」。
除了從國際觀點理解山本理顯之外,本期另邀請謝宗哲、郭聖傑及畢光建等三位建築學者,提出了各自對於山本理顯的解讀。
山本理顯為普立茲克建築獎創辦至今,第8次獲獎之第9位日本建築師,而他的獲獎對於臺灣而言,應是具有省思之意義。主要的原因在於,他曾經於1985年來到臺灣,為與當時臺灣的新銳建築師,共同參加「開東合西」聯展的日本建築師之一。從國際比較的角度來看,在當時年紀為37〜50歲臺日雙方的新銳建築師(臺灣8位,日本9位/組),每位都將其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作品拿出來一起展覽,可謂是一場國際PK賽。展覽結束後,這些建築師各自朝向自己的建築目標邁進;而當時年僅41歲的山本理顯,與另外一位45歲的伊東豊雄,至今已先後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相對地臺灣建築師似乎仍在「努力奮鬥」中。
雖然建築界討論「國際競爭力」議題向來以久,但如連結至前述40年前臺灣曾經參加過的一場國際PK賽,與這次山本理顯的獲獎,應該值得讓我們再次認真面對並檢視此議題。也因此為了本次特輯,《建築師》雜誌特舉辦了一場「臺灣建築師的國際競爭力」座談會。於會前我們做了一些分析,結果顯示在這十年期間,從國外建築師來臺灣,獲得建築競圖優勝的比例高達87.5%之數字來看,「國際競爭力」在當代的臺灣仍應是重要的議題。此座談會邀請了屢次參加國內所謂的國際競圖的建築師,提出他們的批判與建議,其中除了對於機制的各種具體建議之外,各建築師都體認到「建築競圖是我們文化的體現」,這時主事者就需具備「文化立國的文化策略」。然而反諷地有關「我們國家學會了到目前為止所有國際競圖的技巧,但是卻限制了我們臺灣建築」之針砭,這點似乎更值得相關主管機關予以反思。
針對本次普立茲克建築獎特輯之企劃,《建築師》雜誌期望在國際與臺灣之間,取得平衡報導之責。
配合著本期特輯的屬性,本期的作品收錄了大型文化設施類的建築作品。包含了由山本理顯及石昭永建築師所設計,首座以多元藝術為主題的「桃園市兒童美術館」;以「蘆葦叢中的現代當代美術館」為設計理念,由姚仁喜建築師及其大元建築工場所設計的「新北市立美術館」;以立體化、多孔隙、開放的空間形式為設計策略,重新組構與再生原基隆文化中心之由梁豫漳、蔡大仁、吳明杰建築師所設計的「基隆美術館」;以及嘗試與農業陳列館及張肇康建築師產生時空間連結,回歸「現代主義」本質之由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簡學義設計總監所設計的「國立臺灣大學人文館」。而針對這棟前後耗費19年的設計時程,歷經各種質疑與辯論的國立臺灣大學人文館,呂欽文建築師、阮慶岳建築師及郭肇立建築評論家等均闡述了對此設計淬鍊結果的評價。
於今年6月期間,日本知名建築師且曾獲得普立茲克建築獎的槇文彦(Fumihiko Maki)去世,這位被譽為「集現代主義的光輝於一身」的建築師,不論在日本或是國際上都極具代表性,本期特邀請了槇文彦的學生——團紀彦建築師撰寫了「追悼槇文彦先生」一文。在這篇原文為日文並由王銘顯建築師翻譯的文章中,讓我們理解到了槇文彦從大學求學階段到美國,之後再回日本執業的專業成長歷程。文中「槇文彦是重視都市設計的觀點,……努力站在現代主義的語言上堅持共生都市觀及人文主義觀點的建築家。擁有國際觀但並沒有被捲入全球化的洪流,重視個別的地域文化脈絡並追求和現代主義的接點,他堅忍地持續創造出充滿高品格及溫暖的優秀作品群」之描述,精準地道出了槇文彦之設計思想。
於本期的最後,再完整地報導了「第11屆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獎」,此獎項為臺中市政府「都市整體發展建設策略及都市行銷環境競圖計畫」的一環,冀望彰顯出臺中市的建築景觀之美。
【編者的話】
20 普立茲克建築獎與臺灣建築的國際競爭力/曾光宗
【作品】
36 桃園市兒童美術館/山本理顯設計工場+石昭永建築師事務所
44 新北市美術館/姚仁喜|大元建築工場
52 基隆美術館/禾磊建築_吳明杰建築師事務所
60 臺灣大學人文館/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評論》
70 設計是一種修行/呂欽文
74 建築的崇高性與共時感-談簡學義的台大人文大樓/阮慶岳
76 時間的空間-從移動空間到文學院/郭肇立
【特輯-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 山本理顯】
《簡介》
82 國際觀點下的山本理顯/2024普立茲克建築獎 翻譯/吳介禎
《評論》
84 在極致的理性與批判性所交織而成的建築巨匠-山本理顯/謝宗哲
90 「共同體內共同體」的理解與延伸-山本理顯與他的建築/郭聖傑
96 山本理顯的地域社會圈-建築設計在公共區域與私人領域之間/畢光建
《座談會》
102 臺灣建築師的國際競爭力座談會
《延伸話題》
112 建築的文化殖民地/簡學義
【建築人物】
113 追悼 槇文彦先生/團紀彦 翻譯/王銘顯
【第11屆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獎】
116 計畫緣起
118 從臺中市都市空間設計大獎-展望建築與城市設計的未來/薛孟琪
119 建築師的使命-創造都市空間的品質/龔瑞琦
120 過程花絮
123 得獎作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