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 期:2005.05
規 格:繁中/精裝/303頁/20×27 cm/彩色
ISBN:9789577053039
備 註:增修4版
讀者回饋
★路人乙:
‧廣泛地引介國外生態、水循環等工程範例作為學習借鏡,藉以建立屬於台灣的公園綠地系統與生態走廊。
‧生態綠網計畫分陸地、水域及諾亞花園綠地等各面向,諸如隧道化、橋樑化的生態道路,兼顧生態的親水設計,野鳥棲地再造計畫等具體設計工程,以建構生物多樣化為目標的生態綠網。
日 期:2005.05
規 格:繁中/精裝/303頁/20×27 cm/彩色
ISBN:9789577053039
備 註:增修4版
讀者回饋
★路人乙:
‧廣泛地引介國外生態、水循環等工程範例作為學習借鏡,藉以建立屬於台灣的公園綠地系統與生態走廊。
‧生態綠網計畫分陸地、水域及諾亞花園綠地等各面向,諸如隧道化、橋樑化的生態道路,兼顧生態的親水設計,野鳥棲地再造計畫等具體設計工程,以建構生物多樣化為目標的生態綠網。
許多人從國家地理雜誌中暢談非洲犀牛的保護,在Discovery頻道節目中扼捥孟加拉虎的盜獵情形,卻不關心鄰居的自然溝渠被埋入地下,也不意自家的洗衣水排入雨水溝,污染了地下水。
經濟部為了砂石短缺,開放山坡地的陸砂開墾;冬山河親水公園把自然河岸變成遊戲水,卻成為地方政效法對象。如此的生態教育,哪能不令人痛心?
過去我們所偏愛綠草如茵大草坪、整齊畫一的行道樹,原來是生態貧乏的象徵;過去我們所忽視的雜生木草叢、枯木青苔、斷壁土崖,反而是生態多樣化的基盤。
本書以居住環境角度來探討生態設計的理念及實務,其內容由國土規畫、城鄉建設、交通、水利、景觀至建築環境細部,進行全盤性的生態設計理論探討。
生物多樣化設計並不只是生態改造的工程技術,更是一種環境生態的「心靈改革」。唯有認識了科技文明的荒唐,方能建立堅定的「生態文明史觀」,方能堅持正確的「生態改造運動」。
序
前言
第一篇 城鄉生態導論
第一章 生態工程概論
1-1 生物多樣化的意義
1-2 保護原生生物的意義
1-3 認識「生態金字塔」
1-4 保護表土的意義
1-5 島嶼生態理論
1-6 生態補償制度
1-7 生態工程的展開
第二章 都市氣候與生態
2-1 都市生態的指標
2-1.1 都市型動物的困擾
2-1.2 野生鳥類是都市生態的指標
2-1.3 愛之適則害之的餵食
2-2 都市氣候
2-2.1 都市氣候的體驗
2-2.2 台灣都市熱島效應的實測研究
2-2.3 緩和熱島效應的都市計畫對策
2-3 都市空氣品質
2-3.1 都市空氣污染概說
2-3.2 空氣污染防治的都市綠化政策
2-4 小結
第三章 城鄉生態水循環計畫
3-1 河川水系的生態水循環計畫
3-2 公園綠地系統的生態水循環計畫
3-3 社區生態水循環計畫
3-4 大地的生態水循環設計
3-4.1 人造環境與大地的保水性能
3-4.2 貯留水循環設計法
3-4.3 滲透水循環設計法
3-5 小結
第二篇 國家生態網路計畫
第四章 都市生態綠網計畫
4-1 近代都市綠地系統發展史
4-1.1 都市綠地系統的胎動
4-1.2 霍華德的田園都市
4-1.3 巴黎的都市綠地系統大改造
4-1.4 美國都市公園綠地系統的展開
4-1.5 都市成長管理的英國「綠帶法」
4-1.6 日本的公園綠地系統
4-2 都市生態綠網計畫
4-2.1 都市綠地的生態品質
4-2.2 都市生態綠網計畫
4-3 台灣都市生態綠網的展望
4-3.1 提昇都市綠覆率是第一要務
4-3.2 開闢都市生態公園
4-3.3 台灣都市生態走廊的可行性
4-3.4 發揮「背景綠點」
4-4 小結
第五章 鄉村生態綠網計畫
5-1 鄉村生態綠網的意義
5-1.1 嚴重污染的台灣鄉村更需要生態改善
5-1.2 鄉村綠網是連結國家公園與都市綠網的生態走廊
5-1.3 何謂鄉村綠網系統?
5-2 歐洲鄉村生態網路系統簡介
5-2.1 歐洲鄉村生態綠網系統概要
5-2.2 歐洲鄉村生態綠網系統計畫
5-3 歐洲鄉村生態綠網規畫實例與步驟
5-4 台灣鄉村生態網路的展望
第六章 國家生態綠網計畫
6-1 荷蘭國家生態綠網NEN計劃
6-1.1 荷蘭國家生態綠網的背景
6-1.2 荷蘭國家生態綠網的計畫內容
6-1.3 荷蘭的生態道路技術
6-2 綠網中生態走廊的計畫
6-2.1 生態走廊的功能
6-2.2 生態走廊的品質
6-2.3 生態走廊的限制
6-3 台灣國家生態綠網之展望
第三篇 生物多樣化環境設計
第七章 生態道路
7-1 台灣的道路生態破壞現狀
7-1.1 慘不忍睹的阿里山公路
7-1.2 墾丁椰林景觀大道之死
7-1.3 玉井綠色隧道之死
7-1.4 無奈談生態道路
7-2 生態道路概說
7-2.1 隧道化、橋樑化的生態道路
7-2.2 生態道路規畫程序
7-3 動物穿越路徑(fauna passage)設計
7-3.1 概要
7-3.2 大型動物的箱型地下道
7-3.3 中型動物的涵管式通道
7-3.4 兩棲類、爬蟲類動物的涵管式通道
7-3.5 動物跨越路橋
7-3.6 橋樑下的生態路徑
7-3.7 誘導鳥類飛越公路的植栽計畫
7-4 防止動物入侵道路之設計
7-4.1 動物入侵道路之習性
7-4.2 防止動物入侵之柵欄設計
7-4.3 防止動物入侵的道路照明計畫
7-5 都市道路的生態改造
7-6 小結
第八章 水域生態與親水設計
8-1 台灣水域生態悲歌
8-1.1 七股潟湖保衛戰
8-1.2 這就是我們的黃金海岸
8-1.3 怎麼到處都是RC河川?
8-2 生態河川工法
8-2.1 歐洲的生態河川工法概觀
8-2.2 向自然河川學習
8-2.3 台灣生態河川工法的展望
8-2.4 台灣生態河川實例
8-3 親水設計的省思
8-3.1 冬山河症候群
8-3.2 冬山河親水公園是不良生態設計惡例
8-3.3 親水設計也可以兼顧生態
8-4 水域生態的省思
8-4.1 基隆河截彎取直的省思
8-4.2 長江大壩的省思
第九章 生物多樣化棲地再造
9-1 都市的綠地生態環境
9-2 減少「草坪」而增加「草原」
9-3 廣植誘蝶誘鳥植物
9-4 原生植物綠化
9-5 物種多樣性綠化
9-6 生態綠化
9-7 都市公園的生態綠化
9-8 自然演替式的「野生公園」
9-9 諾亞花園的省思
第十章 諾亞花園〈生物多樣化綠地設計〉
10-1 生物棲地的意義
10-2 生物多樣化基礎在於多孔隙環境
10-3 「濃縮自然」
10-4 蜻蜓棲地再造計畫
10-5 螢火蟲棲地再造計畫
10-6 野鳥棲地再造計畫
10-7 生態公園中的的生物棲地計畫
10-8 小結
第十一章 城鄉生態改造運動〈結論〉
11-1 城鄉綠色交通改造運動
11-2 都市生態改造的草根運動
11-3 鄉村生態改造的草根運動
11-4 生態村改造實例
11-5 民眾參與
11-6 落實生態工程教育
11-7 生態的「心靈改造運動」
第四篇 補遺篇
第十二章 眾神的詛咒
12-1 中橫公路的原罪
12-2 水密桃毀了石門水庫
12-3 高山道路借屍還魂
12-3.1 孫海橋之役
12-3.2 「蘇花高」藉生態工程還魂
12-4 政治酬庸式的地方建設
12-4.1 一個小鎮三座公有停車場
12-4.2 一個澎湖七十一個漁港
12-4.3 一個台灣七個國際機場
12-4.4 一個島國163所大學
12-5 助紂為虐的放生迷信
12-6 小結:眾神詛咒的薛西弗斯
第十三章 台灣,不要哭泣
13-1 正在哭泣的土地
13-2 生態工程的新希望
13-2.1 「生態大革命」的序幕
13-2.2 縫補山林、源頭整治
13-2.3 化解生態工程的疑慮
13-2.4 生態工程百花齊放
13-3 生態河川的再現
13-3.1 基隆河整治出現曙光
13-3.2 第一條「零水泥」的示範溪-后番子坑溪
13-3.3 「南崁溪生態工程」使房地產上漲兩成
13-4 水雉呀!請不要說再見
13-4.1 官田水雉復育計劃
13-4.2 洲仔濕地的水雉返鄉計劃
13-5 化污水為生態濕地
13-5.1 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是什麼?
13-5.2 多采多姿的人工濕地污水處理系統
13-6 綠色建築的奇蹟
13-7 小結
參考文獻
◎ 林憲德 教授
1977 成功大學建築系畢業
1981 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工學碩士
1984 獲日本東京大學建築學工學博士
1984 任職台灣成功大學建築系副教授
1987 獲日本空氣調和衛生工程學會第25屆學術論文獎
1988-2004 十二次獲國家科學委員會甲等研究獎助
1989 升任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
1995-2004 協助內政部營建署主編完成「綠建築節能設計技術規範」前後共四版、完成建築技術規則「節約能源設計」四次法制化工作
1998-2005 四次主編完成執筆「綠建築解說與評估手冊」共四版
1999-2005 任「綠建築委員會」召集人,主持綠建築標章審查工作
1999-2005 任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審議委員會委員
2002-2005 任「綠色廳舍及學校改善計畫」主持人
2002-2005 行政院挑戰2008國家重點發展計畫、水與綠建設計畫中「綠色廳舍改善計畫」主持人
2003 公共工程委員會生態工程諮詢委員
2004 主持完成內政部營建署建築技術規則「綠建築專章」法制化,並主編「綠建築設計技術規範與計算實例專輯」
獲頒獎項:
1990 獲國家科學委員會優等研究獎
1996 獲內政部長獎
1999 獲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學報論文獎」
2003 獲中華民國建築學會「建築奬章」
2004 內政部「綠建築特別貢獻獎」
成功大學建築系西拉雅研究室
西拉雅研究室是在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環境控制組之下的研究單位,西拉雅取名字古代嘉南平原平埔族原住民的族群名,代表立足南台灣風土的建築科技研究小組,我們以氣候、地球環保及生態等為研究方向,我們是一群熱愛本土文化,也立志於高科技環保與綠色建築的工作夥伴,願志同道合者加入我們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