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2.05
規格:繁中/平裝/120頁/ 21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建築雜談
文/廖慧燕
雜誌每期文稿應如何安排是一門學問,若針對單一議題,分別從不同面向提出看法則能對該議題做較深入廣泛的探討,但是如果對該議題沒興趣的讀者可能就會覺得無趣,另一種做法是廣納多樣性文稿,使其符合「雜」的本意,讓每個人都可以找到感興趣的內容,到底該如何安排見仁見智,不過,本期的內容可說是完全符合後者。
現代建築演變的過程中,有幾個重量級的關鍵人物,其中法國勒.柯比意建築師甚至被譽為「現代建築之父」,他設計分佈世界各地的建築有17棟在2016年已被指定為世界古蹟,同時他著作等身,相較於部份知名世界級建築大師,如貝聿銘等,雖然建築作品也廣為人知,但是終其一生並未提出自己的設計思想理論。相反的,勒.柯比意與同年代的密斯.凡德羅(Mies Van Der Rohe)相似,雖都未曾受過正規建築教育,但密斯在擔任《G》雜誌的主編期間主導雜誌風格,強調結構及他的設計哲學「少即是多(Less is more)」。勒.柯比意同樣在34歲左右就開始積極鼓吹自己的思想,表現傳播建築信仰的渴望,把自己當成一個顛覆時代的力量;他主張建築必須回應社會需求,建築形式也應忠實表現新的材料與工程技術,完全揚棄學院派建築美學。36歲時,他出版了最富煽動性、影響最廣的書《朝向新建築》,在現代設計運動、現代建築運動萌芽的時空背景下,發揮了推波助瀾的效益,所以這本書在現代建築史上有其重要地位,留學法國的林貴榮建築師特在本刊介紹這位建築師及他的革命之作。
歷史建築或古蹟須妥善保留,惟在基地面積有限或基地整體規劃時,往往需配合暫時移開並在工程完成後復原,由於其珍貴的歷史價值,必須事先做好完整的規劃並審慎施工,以避免在施工過程中造成破壞或毀損。本期由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介紹台北濟南教會的市定古蹟—主日學教室,由於基地限制須在其下面開挖建置地下停車場,因此需先將古蹟移位暫置,俟完成地下室後再復原修復,該文詳細說明施工規劃、相關圖說及施工過程;高雄舊車站建築也面臨同樣的問題,站體建築配合站區整體規劃須先遷移俟整體工程完工後再移回原處,劉雲生處長等詳細介紹遷移過程中的各項施工規劃、監測及施工過程等。
基於古蹟歷史建築修復或再利用工程非常複雜涉及層面廣泛,為提供建築師、相關技師及營造廠商合理的報酬與費用,在本會文化資產委員會主委詹益寧及立委林宜瑾協助推動下,文化部於本(111)年1月預告修正服務費及工程費用之計費方式,全國公會劉理事長及詹主委特別撰文介紹相關內容及修法過程。
都市更新是當前重要政策,但是推動多年成效有限,為加速危險老舊建築重建,內政部於是推出「都市危險及老舊建築物加速重建條例」,蔡仁毅建築師針對目前台北市危老重建推動師制度,認為其資格過於寬鬆,提出檢討與修正建議。
女兒牆幾乎是多數建築物會應用的建築構件之一,但是恐怕很少人會了解其名稱由來,夏智弘建築師從歷史文獻中經由建築構造之詞意、發音及文字書寫上深入探討此名稱之來源。
為了迎接臺南2024熱蘭遮城建城400周年,臺南市建築師公會與相關單位共同舉辦建築三年展,作為策展人之一的謝宗哲特別撰文介紹本次展覽的重點及意義,期望帶給民眾深刻且耳目一新的生活美感體驗。
建築的意義是不少建築師始終在探索的議題,徐鉦儒藉由家居改造過程探討建築的意義,認為建築需要反映人與建築間的關係,所以需揉合外部環境與內在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漫遊其中體會空間形式與光影變化,而在舊建物改造中,除配合現在的功能需求與提昇空間美感外,亦須保存部分既有空間、家具以延續生活記憶,而建築的意義即在此創作、再定義的過程中,在真實與幻想間來回搏鬥。
編者的話
20 建築雜談
文/廖慧燕
作品
38 家和里仁
/郭小琿建築師事務所
44 中壢何宅
/馮文志建築師事務所
48 臺南李宅
/黃介二建築師事務所
56 山簷之家
/上滕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64 層疊的生活角落-李宅
/原典建築師事務所
70 步美的家
/劉承鑫建築師事務所
76 員水之家
/張景堯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大埕設計
《文化資產》
86 臺灣歷史建築古蹟之省思
文/劉國隆
87 推動文化資產政策改革的手
文資女神 林宜瑾立委訪談
文/詹益寧
《建築活動》
89 閱讀臺南建築三年展
2022「建築,之間的距離」
文/謝宗哲
《建築人物》
94《朝向新建築》給了我們什麼?
文/林貴榮
《建築管理》
100 淺論「臺北市危老重建推動師」制度
文/蔡仁毅
《建築實踐》
102 真實與幻想之間
以一棟家居的改造試論建築的意義
文/徐鉦儒
《論壇》
106 女兒牆名詞由來探源
文/夏智弘
《建築技術》
108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新宣教中心
暨主日學教室古蹟修復
/張哲夫建築師事務所、南北樓房
114 高雄火車站回娘家
文/劉雲生、張維舜、張運東、吳喬培、洪秋金、林建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