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5.01
規格:繁中/平裝/116頁/ 21 x 30/彩色
ISBN:9771561054009
備註:初版
﹤台灣建築報導雜誌﹥創刊於1995年10月,近14年來,它忠實地記錄了台灣當前建築設計的整體面貌,一直是業界、學術界及政府相關單位的重要參考資料,堪稱台灣建築界最有影響力的一本雜誌,也是目前在台灣發行量最大的一本建築設計雜誌。
■ 編者的話
1月手記
公共藝術向前行
法國哲學家雅克.朗西埃 (Jacques Rancière)說:「公共藝術是一種民主形式,它在公共空間中開展一種對話,讓每個人都能參與意義的建構。」公共藝術設置的價值即在於走出畫廊,將藝術帶入大眾生活,形成各人平等的美學經驗。正如畢卡索所說:「藝術並不孤立於生活,藝術是為了生活而存在的。」他的挪威的Y大廈(建於1969年)外牆壁畫《漁夫》(The Fisherman, 由畢卡索和挪威藝術家Carl Nesjar合作)雖已經被拆除,仍可說是公共藝術的先驅。
回顧台灣早期的公共藝術品質參差不齊,有只憑藝術家個人主觀意念的發揮,形成環境的視覺污染,或是干擾人行為動線的障礙,或是缺乏美感與視覺吸引力,或是過於抽象,導致大眾難以理解或認同的,等而下之的,甚至涉嫌抄襲爭議;好在歷經20多年的發展,公共藝術已經越來越成熟,但是其中仍然有可資期待的地方。
公共藝術最大的價值就是作品的公共性,它不僅是城市的裝飾品,更應該能夠與空間、時間和人們互動;美國雕塑家理查德.塞拉(Richard Serra):「公共藝術只有與觀眾產生互動時,才具有真實的生命力。」、「公共藝術應該引導人們重新思考自己與空間的關係。」,亨利.摩爾(Henry Moore)也有類似的說法:「雕塑不僅是為了觀賞,它應該與環境融為一體,賦予空間新的生命力。」林櫻(Maya Lin)說得更好:「公共藝術的目的不僅僅是裝飾,而是與環境對話,喚醒人們內在的情感和記憶。」、「公共藝術應該直指人心,讓觀眾在參與中感受時間、空間與記憶的交匯。」公共藝術的公共參與在於確保作品符合在地文化與需求,那就不只是舉辦相關的講座、工作坊或導覽,通過其開放性、可接近性和互動性,「真正的公共藝術,是能讓每個人思考的作品。(Banksy)」,路易斯•康(Louis Kahn)說:「藝術是靜默的,但它與建築結合時,可以在公共空間中講述故事。」
公共藝術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透過與當地歷史、文化或社會議題的相關性,與城市環境及群眾產生深刻連結,為人們提供情感的寄託與集體的記憶,觸發人們對特定議題的深層思考,成為文化、價值觀與人文精神的象徵,這就是公共藝術的社會性。林櫻的越戰紀念碑引導人們反思歷史,以簡潔的設計營造出深刻的情感共鳴,突顯了其藝術性和社會功能。街頭藝術家班克西(Banksy)透過街頭塗鴉挑戰權威,批判社會現象,揭示社會問題,喚醒大眾對社會不平等的關注,將公共藝術視為改變社會的力量,突顯公共藝術的反叛性與批判力。
好的公共藝術不僅能與周圍環境和諧共存,還可以整合空間,加強地點的辨識性與自明性,增加整體空間的吸引力。有實用性之公共藝術如:街道家具、照明或指引系統可以提升城市生活品質,但要做到具有藝術層次的水準也不容易。進一步來說,建築本身也可以是藝術品,貝聿銘設計的羅浮宮玻璃金字塔,不就是這樣一件實用、美麗又提升羅浮宮文化意義與能見度的藝術品嗎?
公共藝術不僅是城市景觀的一部分,更是文化、歷史與社會精神的反映,是人類情感與城市空間的連結,也可以是城市的靈魂與人們共同的記憶。公共藝術應有對社會責任、美學意義與文化價值的深入思考,無論是批判、紀念或美化,都扮演著與文化對話的橋樑,促進社會價值的共鳴與反思。公共藝術超越美學,它同時承載著社會教育、文化傳承與群眾連結的多重意涵。
總監 黃長美
7 編輯室手記
8 新聞
CAAM承德168特約編輯
論述
14 國際綠建築標準LEED認證簡介與九大項評分指標
田可亮整理
作品檔案2392
15 振業化工CAAM承德168辦公大樓
元創建築師事務所
訪談
20 從低碳實踐到永續願景:振業化工的綠建築探索之路
——專訪振業化工總經理潘唯浩
受訪:潘維浩
採訪|整理:田可亮
訪談
22 建築與永續的對話:
元創建築王若麟談台灣首座LEED V4 CS白金級專案「CAAM承德168」
受訪:王若麟
採訪|整理:田可亮
訪談
24 打造永續地標:「CAAM承德168」專案的成功之道
——專訪易境永續設計顧問執行長何宗翰
受訪:何宗翰
採訪|整理:田可亮
論述
26 從《邁向通用建築》談矛盾才是建築思考的開始
李冠儒
我們在家公共藝術計畫
——廣慈博愛社宅公共藝術
論述
28 我們在家公共藝術計畫策展理念
禾磊藝術
論述
30 記憶堆疊的城市——廣慈社宅的公共藝術
褚瑞基
論述
33 從廣慈社會住宅看公共藝術的多元性與整體性
林雋怡
論述
36 當新城市逐漸成形——社宅公共藝術的文化建構 Making Place
禾磊藝術
混居世代的藝術新生態系
作品檔案2393
38 採光
邱承宏
作品檔案2394
40 大樹下的山水客廳
嶼山工房╱林聖峰、彭開辰、鄭聿甄
作品檔案2395
44 光之巢
徐永旭
作品檔案2396
48 流亭
梁豫漳+禾磊設計
作品檔案2397
52 書寫未來 Tracing Future
拉姆.卡齊爾(Ram Katzir)
作品檔案2398
53 孢燈
曾令理╱偶然設計
56 社區精神旗幟
蔡慧盈、陳姝里
57 共生
蔡慧盈、陳姝里
臨時性作品
58 祝|廣慈樹牌|窗光漫遊|盈盈|Inner Sea|沐浴|請跟我說|
一場及時雨|廣慈的天空|描海|大自然華爾滋
最終章
68 溫暖的載體|遷徙博物館|Wall of Voices|聽夢|牽繫
藝術社會工程
76 形塑新的社會自然生態系
ta好作品徵集
作品檔案2399
88 東海大學學生宿舍
原典建築師事務所
作品檔案2400
96 恆春文化中心民謠館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團紀彥建築設計事務所
作品檔案2401
104 斗六林公館
九毛聯合建築工場 Nine Mao-Arc & Co.
作品檔案2402
110 都市合院賈宅
許錦榮建築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