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7.01
規格:繁中/平裝/120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年輕世代的築夢現象
文/林志崧
最近全聯總裁一席「年輕人很會花錢」的話,引爆了大批年輕網友灌爆全聯臉書粉絲專頁, 迫使全聯總裁親上火線道歉,表示輕易批判,僅從自己的世代思考,沒有設身處地為年輕人著想,有失周全。全球化效應下,導致全球所得分配不均的現象,臺灣因 中國大陸產業的磁吸作用,薪資所得停滯現象尤為嚴重。
產業升級緩慢與外移,高等教育的失衡與服務業規模的破碎等因素,造成經濟成長嚴 重停滯不前,此現象擠壓了年輕族群的職業生涯發展空間,醞釀不同世代間社會價值的摩擦。同時,虛擬網路平台的普及,加速訊息傳播的節奏,物聯網的崛起也改 變了服務產業的消費習慣,政治上推動轉型正義巨輪不斷地滾動下,迫使大叔們不得不重新思考固有的社會價值觀,如何讓出通路或用年輕世代的語言溝通新的社會 價值,將成為下階段社會持續成長的動力。
本期特輯企劃了「年輕世代建築發展現象」,特輯中蒐集年輕世代建築作品,也邀請 年輕建築師分享創業維艱的心路歷程。年輕建築師們普遍擁有豐富學經歷,有歷練於國內外知名建築事務所,也有生於斯學於斯,最後選擇回歸台灣本土實踐所學, 沈浮於台灣經濟規模不大的建築職業環境。特輯中看出年輕建築師們的作品以小型設計案為大宗,年輕建築師帶領事務所勇闖,或結合不同領域專業成軍,多數以不 斷接受國內外大小競圖淬練為主要業務來源,在競圖失敗的中場時間,則以教職或室內、策展、甚至跨業來過渡專業熱情。幸好,年輕就是最大的本錢,這些年輕建 築師正在改變台灣的風景。
回想年輕時期追隨長輩們的軌跡亦步亦趨學習,依循傳統模式開業,跌跌撞撞踏著蹣 跚步伐,至今也邁入二十年。年輕時對建築的熱情與理想,對偏遠地區環境改善的使命感,憑著直覺的牽引踏遍了許多偏遠鄉鎮,包括離島與高山避難小屋等競圖的 投入,記憶猶新。然而隨著參與公共工程的虧損逐漸擴大,在專業尊嚴不斷流失的氛圍下黯然退出公共工程領域,轉而參與各種專業審議與專業媒體的經營等公共事 務,以另一種模式善盡專業的社會責任。物換星移年輕世代逐漸浮出檯面,在訊息充沛而機會貧乏的環境下,飽受全球化薰陶與擠壓,或快速成長,或迅速凋萎,不 斷地調整姿態與戰鬥位置,不再固守傳統社會價值,積極追尋自我的成長,尋找自我價值的定位,變形蟲組織模式般的分裂與合擊,讓我們這些大叔們瞠目結舌不知 所措。
然而,當我們看到這些年輕世代的作品所展現對土地的關懷與專業的堅持,讓人不得 不由衷佩服,這些不斷冒出新芽的新世代作品讓人驚艷與讚嘆,時代巨輪滾動之下世代交替勢不可擋。我們期待更多新世代優質的作品如雨後春筍不斷冒出,期待專 業的改革提振建築師的專業尊嚴,激發新世代建築師秉持一貫的熱情去築夢,持續澆灌台灣這片沃土。
作品
枝光院 / 50
三峽北大特區全齡生活館 / 56
一方靜 / 62
鈺陞御鼎 / 66
嘉義朴子李宅 / 72
中庭之家 / 78
丘之空間 / 82
宜蘭五結江宅 / 88
年輕世代建築發展現象
除卻所來之處帶來的 事實上我們ㄧ無所有 / 94
新世代的建築夢 / 98
亞洲當代住宅 / 104
年輕世代的建築發展現象 / 110
不斷探尋未見的風景 / 116
找尋自我-在一個又一個的十字路口 / 122
你說,建築到底有什麼? / 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