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3.07
規格:繁中/平裝/128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在地又節能的建築
文/廖慧燕
建築如何呼應當地氣候環境、建材及文化發展在地建築特色,並兼顧節能減碳為當前重要建築課題。本期專輯特別介紹越南建築師武重義,他的建築以融入越南文化特色、應用當地建材、反應氣候、環境紋理等聞名,被CNN譽為「改變越南城市天際線的建築師」,作品包括住宅、咖啡廳、飯店、辦公室、學校等。武重義1976年出生於越南,2004在日本取得碩士學位,2006在越南成立事務所,並創立竹構造工班,建立了竹材從產地到營建一條龍式的生產系統。除應用竹材外,他的設計考慮當地氣候,善用基地的太陽光能、自然通風、水循環系統等,讓建築融入自然循環之中,他強調「我希望建造與自然和諧的建築,不需要空調,僅採用簡單、廉價的材料,並以此為我們的國家,創造一種新的建築語彙。」事務所贏得不少國際大獎,為越南當前最重要的建築師之一。本專輯介紹該事務所的五件作品,包括竹構造及符合生態節能的住宅與事務所辦公大樓。
武重義應用及發展的竹構工法,引用畢老師的分析,主要分三類:竹束(bamboo bundle),繩結(string tie)與編織(Knitting)。將一組柔軟的竹竿綁成一束,形成柱,當柱列成排,間距較小時,其力學行為接近承重牆,當柱束上升發散成數個小股的柱束時,亦可與發散的鄰柱編織成一道承重牆。他的竹構應用相當靈活,部分作品中作為主要結構,清楚展示結構原理;部分則僅作為皮層達到視覺美觀效果,並在鋼筋混凝土構造中帶入靜謐的人文氣息與山林野趣。除竹構外,武重義的作品特別著重環境,多利用雙層外牆作法在外層種植大量植物,回應越南都市急速開發造成林立的RC構造,讓建築成為都市的小綠洲,其中尤其在作為事務所辦公室的「城市農業辦公室」,開發出以混凝土為容器的模組化植栽箱,透過鋼架支撐懸掛於立面,活動式設計可根據植物的生長狀況靈活更換位置,種植適應當地氣候的植物,包含有機蔬菜、藥草和果樹等,並將綠化設施延伸至屋頂花園及一樓地面,不但能提供安全的食物和舒適的環境,同時達到節能永續。本專輯邀請畢光建老師撰寫評論,畢老師認為武重義建築師深諳設計之能,可為與不可為,將傳統材料與技藝,輔以當代思維與技術,重新創造,成果豐碩,他讓建築再次與土地連結,與人群接壤,走出自己的路,也開闢了越南這片土地的路,確為當代重要的建築師,其做法值得國內建築師參考。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為加強普及智慧化生活,從2006年開始辦理「創意狂想 巢向未來」競賽,迄今已辦理16屆,競賽分兩組,其中創意狂想組是以學生為對象,徵求具創意的智慧生活前瞻設計,後者是以產業界為對象,徵求實際完成且有具體效益之案例。2022年巢向未來組競賽,獲獎之作品包括「建築的學習與雙生」,應用AI技術使辦公環境達到舒適兼顧節能;「BIM輔助整合設備維護與智慧監控之設施管理系統」,以BIM整合維運管理資訊提升維管效益;「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以循環經濟理念為主軸,創立新產業模式等。
國內推動智慧建築標章多年,惟因追求容積獎勵或對標章等級之迷思,造成建築常設置過多或甚至非必要之設施設備,導致大眾誤解智慧科技昂貴且未必實用,其實若能針對需求善用科技設備,輔以先進技術,對建築維管及節能減碳等確可發揮極大助益,這些已證明具實際效益之作法,或可提供參考,讓國內的智慧建築走向更健康正確的方向。
編者的話
20 在地又節能的建築
文/廖慧燕
作品
34 土城員和段青年社會住宅
/陳章安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44 合之家∣臺南林宅
/大玗設計+陳冠瑋建築師事務所
50 屏東榮民總醫院醫療大樓及宿舍大樓
/大將作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56 新月集產後護理之家
/劉致錚建築師事務所
62 桃園秉坤婦幼醫院
/潘冀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特輯-接壤土地 – 武重義的建築
72 缽場住宅
78 下龍別墅
84 韋達納餐廳
90 富國島大世界迎賓中心
96 城市農業辦公室
《評論》
102 回歸之路
文/畢光建
《創意狂想巢向未來》
108 創意狂想巢向未來-智慧化居住空間創意競賽
文/王榮進、羅時麒、林谷陶、簡仁德、李彬州、張綾珂
112 智慧辦公大樓的AIOT應用-以台積電為例
文/梁健政、鍾振武
116 沙崙智慧綠能循環集合住宅園區
文/林章鍊
118 BIM輔助整合設備維護與智慧監控之設施管理系統-新北市樹林藝文大樓營運導入經驗
文/李仲昀、陳星妤、吳承翰
《建築人物》
122 從朱銘美術館憶朱銘
文/蔡仁捷
《建築活動》
126 從展覽看建築發展的未來趨勢重點
文/李芝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