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5.08
規格:繁中/平裝/832頁/19 x 26/部份彩色
ISBN:9786269994601
備註:初版
FLAC2D理論與實務
NT$1,200 原始價格:NT$1,200。NT$1,020目前價格:NT$1,020。
85160|黃柏漢、李坤戰|2025.08
FLAC(Fast Lagrangian Analysis of Continua)憑藉其卓越的計算效能與高度彈性的模型建構能力,已成為岩土工程與相關學術領域中廣泛使用的數值分析工具之一。FLAC2D為FLAC3D的二維版本,除了解析維度的不同,兩者在操作邏輯、語法與功能設計上幾無差異,因此一旦掌握FLAC2D,也能迅速上手FLAC3D。
《FLAC2D理論與實務》一書的撰寫,旨在填補中文世界對此專業軟體系統性教材的缺口。無論是初學者還是進階使用者,本書皆能提供實用且深入的指引。全書由淺入深,內容涵蓋FLAC2D的基本操作流程與建模技巧,逐步引導讀者進入其理論基礎與運算邏輯。隨後透過指令與FISH程式語言的詳解,拓展至地下水模擬與結構分析等應用,最後以四個實務案例完整呈現模型建構、分析執行與結果解讀的全過程,並附上完整程式碼與圖示說明。此外,書末附錄提供兩項極具實用價值的工具:其一為常用指令及例句的彙整,方便偶爾使用者快速回顧操作語法;其二為岩土與結構材料性質參考值,供實務應用時參考引用。
本書的撰寫動機,來自於許多使用者對FLAC2D的「難上手」感受。作者認為,其主要原因在於使用說明缺乏系統性的介紹,導致初學者常有「不知從何開始」的困惑。因此,本書特別強調主題與操作的系統性,期望讀者能在理解理論的同時,靈活應用於實際工程中。
適用對象:大地工程師、研究人員、大專院校師生與對數值模擬有興趣之專業人士。
■ 本書特色
.無痛銜接FLAC3D
.系統化FLAC指令
.Fish語法操作流程
.範例演示及解析
.模型建構與分析技巧
.基礎理論
.進階應用
.常見錯誤排除策略
FLAC2D是一套專業的大地工程數值分析工具,廣泛應用於邊坡穩定、基礎設計、地下工程與支撐分析等工程領域。本書從理論基礎出發,結合作者多年實務經驗,帶領讀者深入探討FLAC2D的模型建立、資料輸入與輸出、運算流程與結果判讀技巧。
序 / I
本書的使用 / II
第一章 概述 / 1
1.1 FLAC2D 9.0版與FLAC 8.1版的差異與互通 / 2
1.2 本書的獨特表現方式 / 10
1.3 軟體使用說明(手冊) / 11
1.3.1 本書與軟體使用手冊(Documentation) / 12
1.4 新手上路 — 以Project檔掌控整個分析 / 13
1.4.1 起始(Startup)對話框 / 13
1.4.2 設置一個新的Project資料夾及Project檔 / 14
1.4.3 儲存及關閉Project / 17
1.4.4 再次開啟project檔 / 18
第二章 視窗環境 / 21
2.1 FLAC2D的視窗及環境設定 / 21
2.1.1 視窗第I區 / 21
2.1.2 視窗第II區 — 工作區.. 33
2.1.3 視窗第III區 / 37
2.1.4 視窗第IV區 / 39
第三章 建模與分析流程 / 43
3.1 簡單好用的圖形介面 / 43
3.1.1 草圖繪製工具 / 44
3.1.2 建模與分析流程範例1 — 單一土層邊坡的建模 / 45
3.2 FLAC的分析流程 / 57
3.2.1 建模與分析流程範例2 — 二層土壤邊坡開挖穩定分析 / 61
3.2.2 建模與分析流程範例3 — 具不規則土層的邊坡穩定分析 / 83
3.3 利用繪圖精靈(Wizard)繪製草圖 / 99
3.3.1 利用邊坡精靈繪製草圖 / 99
3.3.2 利用隧道精靈繪製草圖 / 103
3.4 使用指令驅動方式建模 / 112
3.4.1 使用原型模板建模 / 112
3.4.2 鏡射複製 / 116
3.5 匯入DXF檔建模 / 117
3.6 格區及格點資訊查詢 / 120
3.6.1 查詢格區資訊 — Query工具 / 120
3.6.2 查詢格點的資訊 / 121
3.6.3 格區資訊的輸出 (List Information) / 122
第四章 FLAC的理論與分析基礎 / 125
4.1 分析模型的專用詞彙 / 125
4.2 基礎工程力學 / 126
4.2.1 運動方程式 (Equation of Motion) / 127
4.2.2 應力-應變關係 — 組成律 / 128
4.2.3 平面應變、平面應力與軸對稱分析 / 128
4.3 基礎土壤力學 / 129
4.3.1 土壤三相與飽和度 / 129
4.3.2 體積模數與剪力模數 / 129
4.3.3 水的相關性質參數 / 129
4.3.4 總應力與有效應力 / 130
4.3.5 靜止土壓力係數 (K₀) / 130
4.3.6 土壤剪力強度參數 / 132
4.4 FLAC2D的運算機制 / 133
4.4.1 FLAC2D的運算原理 / 134
4.4.2 時階 (Timestep) 的決定 / 134
4.4.3 FLAC2D 的運算循環 / 135
4.5 邊界條件與初始條件 / 140
4.6 範圍與群組 (Range and Group) / 141
4.7 材料的性質 / 142
4.7.1 固有的變形性質 (Intrinsic Deformability Properties) / 142
4.7.2 固有的強度性質 (Intrinsic Strength Properties) / 144
4.7.3 後破壞特性 (Post-Failure Properties) / 146
4.8 收斂準則及設定 / 149
4.9 安全係數 / 153
4.9.1 強度折減法 / 153
4.9.2 極限分析法 (Limit Analysis) / 154
4.9.3 極限平衡法 (Limit equilibrium) / 155
4.9.4 FLAC如何進行安全係數的計算 / 155
4.9.5 計算安全係數應注意事項 / 158
4.9.6 指令model factor-of-safety的常用關鍵字 / 159
4.9.7 安全係數分析結果的表現方式 / 160
4.10 機械阻尼 (Mechanical Damping) / 161
4.11 改善運跑的提示與建議 / 163
第五章 組成律與界面元素 / 165
5.1 土壤彈塑性力學概要 / 166
5.1.1 土壤彈塑性組成律的五大要素 / 167
5.1.2 應力空間與應力點(Stress Points) / 170
5.1.3 應力與應變參數之間的關係 / 171
5.2 FLAC 內建的組成律模式 / 173
5.2.1 FLAC 的塑性組成律概述 / 175
5.2.2 選擇組成律模式 / 176
5.3 增量公式的制定(Incremental Formulation).. 179
5.3.1 塑性流理論之增量方程式 / 179
5.3.2 增量方程式之實施 (Implementation) / 182
5.4 等向彈性組成律 (Isotropic Elastic Model) / 182
5.5 莫爾-庫倫組成律模式 (Mohr-Coulomb Model) / 183
5.5.1 模式制定 (Formulations) / 183
5.5.2 莫爾-庫倫模式之實施步驟 (Implementation Procedures) / 190
5.5.3 莫爾-庫倫模式屬性 / 190
5.6 塑性硬化模式 (Plastic-Hardening Model).. 191
5.6.1 PH 模式的雙曲線公式.. 191
5.6.2 PH 模式制定 (Formulation) / 192
5.6.3 PH 模式之屬性參數 / 198
5.6.4 由三軸及壓密試驗校準PH 模式之屬性參數 / 201
5.6.5 塑性硬化小應變勁度選項 / 206
5.6.6 四種不同模式的比較 / 208
5.7 修正劍橋模式 Modified Cam-Clay Model.. 209
5.7.1 等向壓密 (Isotropic Consolidation) / 210
5.7.2 臨界狀態架構 (Critical State Framework) / 211
5.7.3 FLAC 修正劍橋模式 / 215
5.7.4 MCC 模式輸入參數之取得 / 217
5.8 遍在節理模式 (Ubiquitous-Joint Model) / 219
5.8.1 材料屬性 — 以文字編輯器輸入 / 219
5.8.2 材料屬性 — 以圖形介面輸入 / 220
5.8.3 遍在節理模式輸入範例 — 砂頁岩互層邊坡 / 221
5.9 界面元素 (Interface Elements) / 224
5.9.1 界面的組成 / 224
5.9.2 彈性界面 / 225
5.9.3 非彈性界面邏輯 / 226
5.9.4 界面元素的創建 / 231
5.9.5 界面的指令語法 / 231
5.9.6 界面元素材料屬性的賦值 / 232
第六章 指令 / 237
6.1 變數的型別 (Variable Types) / 238
6.2 常用的指令與關鍵字 / 239
6.2.1 FLAC的常用關鍵字 / 240
6.2.2 指令mode 的常用關鍵字 / 241
6.2.3 指令program的常用關鍵字 / 241
6.2.4 指令zone的常用關鍵字 / 242
6.2.5 指令zone gridpoint的常用關鍵字 / 244
6.2.6 指令zone face的常用關鍵字 / 244
6.2.7 Table的語法及常用關鍵字 / 245
6.2.8 Sketch(繪製草圖)的常用指令及關鍵字 / 246
6.3 看懂錯誤訊息及除錯方法 / 248
第七章 FISH由淺入深 / 253
7.1 FISH概述 / 253
7.1.1 本章中英詞彙對照 / 253
7.1.2 Fish的基本概念 / 254
7.2 FISH的規則及操作 / 262
7.2.1 FISH程式行(Lines)的基本規則 / 262
7.2.2 Fish的資料型別 (Data Types) / 264
7.2.3 函式的架構、評估與調用機制 / 293
7.2.4 FISH運算子 (Operators) / 296
7.2.5 全域符號與局部符號 / 299
7.2.6 執行Fish:「內聯Fish」或「Fish片段」 / 301
7.2.7 拆分 (Splitting):使用多線程於Fish / 305
7.2.8 Fish Operator:為多線程 (Multiple Threads) 編寫函式 / 312
7.2.9 Fish函式重新定義 / 317
7.2.10 Fish回調事件 (Fish callback events) / 317
7.3 FISH語句 (FISH Statements) / 321
7.3.1 Define – End 語句 / 322
7.3.2 Loop – Endloop – Exit 與 Loop – Continue 語句 / 322
7.3.3 If – Else If – Else – EndIf 語句 / 327
7.3.4 Command – EndCommand 語句 / 328
7.3.5 Global 與 Local 語句 / 329
7.3.6 Caseof – Case – Endcase 語句 / 329
7.3.7 Section – EndSection – ExitSection 語句 / 331
7.3.8 Exit 語句 / 331
7.3.9 Lock 語句 / 331
7.3.10 Return 語句 / 333
7.3.11 Struct (或 Structure) 語句 / 333
7.4 FISH 指令 (Fish Commands) / 336
7.4.1 Fish automatic-create 指令 / 337
7.4.2 Fish boolean-convert 指令 / 337
7.4.3 Fish callback 指令 / 337
7.4.4 Fish debug 指令 / 338
7.4.5 Fish define 指令 / 338
7.4.6 Fish history 指令 / 338
7.4.7 Fish list 指令 / 339
7.4.8 Fish operator 指令 / 339
7.4.9 Fish results 指令 / 340
7.4.10 Fish structure 指令.. 340
7.4.11 Fish trace 指令 / 340
7.5 FISH 的內建函式 / 340
7.5.1 Fish 型別指示符 (Fish Type Index) / 341
7.5.2 Fish 內建函式的查詢 / 342
7.6 FISH 綜合範例 (Tutorial).. 343
7.6.1 Fish 綜合範例 — 初階篇 / 343
7.6.2 Fish 綜合範例 — 進階篇 / 355
第八章 地下水 / 401
8.1 地下水分析的基本概念 / 402
8.1.1 FLAC的計算基礎 / 402
8.1.2 力學場與流體場 / 403
8.1.3 水不流動與水會流動的概念 / 404
8.1.4 完全飽和與非飽和水流 / 404
8.1.5 時間與模擬方法 / 404
8.1.6 水在分析中的參數預設值 / 405
8.2 水流分析的相關參數 / 406
8.2.1 模擬方法的選擇 / 414
8.3 地下水分析的邊界及初始條件 / 417
8.4 地下水不流動的分析 / 424
8.4.1 乾式模擬 / 424
8.4.2 水不流動分析範例 — 乾式模擬 / 428
8.4.3 濕式模擬 — FLAC的標準模擬方式 / 437
8.4.4 水不流動的分析範例 — 採FLAC 的標準方法 / 440
8.5 僅有水流的分析 / 450
8.5.1 僅有水流的分析範例 / 452
8.5.2 水流分析相關指令彙整 / 460
8.6 水流與力學的耦合分析 / 460
8.6.1 水流與力學運算的切換 / 461
8.6.2 次循環運算 (Substeps) 的指派 / 462
8.6.3 運算的資訊 (Cycling Information) / 462
8.6.4 耦合飽和快速流方法 (Saturated Fast-Flow Scheme) / 463
8.6.5 耦合分析的執行順序 / 463
8.7 非耦合分析 (Uncoupled Drained Analysis) / 464
8.7.1 耦合與非耦合分析範例 — 基礎座落於飽和黏土層之壓密分析 / 465
8.7.2 耦合分析範例 — 開挖回漲 / 478
8.7.3 非耦合分析範例 — 地下水位抬升引致邊坡滑動 / 483
8.8 本章結論與提示 / 488
第九章 結構元素 / 491
9.1 FLAC2D 的結構元素 / 491
9.1.1 選用適當的結構元素 / 491
9.1.2 五種結構元素的特性 / 492
9.1.3 結構元素的創建 / 494
9.1.4 局部座標系統與正負號約定 / 499
9.1.5 結構元素的節點 / 500
9.1.6 結構元素的鏈接 (Link) / 503
9.1.7 結構元素之邊界與初始條件的設定 / 514
9.1.8 平面應變與平面應力 / 515
9.1.9 二維分析的間距(Spacing)問題 / 515
9.1.10 阻尼及時階 / 519
9.1.11 材料屬性與單位 / 520
9.1.12 結構元素的創建及基本設定範例 / 521
9.2 錨索元素 (Cable Structural Elements) / 526
9.2.1 錨索元素的力學行為 / 528
9.2.2 響應量 (Response Quantities) / 535
9.2.3 錨索元素的屬性 / 535
9.2.4 錨索元素的專有指令與FISH 內建函式 / 539
9.2.5 錨索元素分析範例 / 540
9.3 樑結構元素 (Beam Structural Elements) / 545
9.3.1 樑元素的力學行為 / 545
9.3.2 響應量 / 547
9.3.3 樑元素之屬性 / 548
9.3.4 塑性彎矩與塑性鉸 / 549
9.3.5 樑結構元素範例1 / 550
9.3.6 樑元素的專有指令與FISH內建函式 / 554
9.3.7 樑結構元素的選用條件 / 555
9.3.8 樑結構元素範例2 / 555
9.4 樁結構元素 (Pile Structural Elements) / 559
9.4.1 樁元素的力學行為 / 559
9.4.2 樁的耦合彈簧參數之選用建議 / 570
9.4.3 二維分析的間距對摩擦支承力的影響 / 578
9.4.4 二維分析的間距對樁端支承力的影響 / 580
9.4.5 岩栓行為 (Rockbolt Behavior) / 584
9.4.6 響應量 / 585
9.4.7 樁及岩栓屬性 / 585
9.4.8 樁的專有指令與FISH 內建函式 / 586
9.4.9 樁結構元素範例1 — 軸向樁 / 588
9.4.10 樁結構元素範例2 — 側向樁 / 596
9.4.11 樁結構元素範例3 — 以修正樁元素模擬岩栓 (Rockbolt) / 602
9.5 襯砌結構元素 (Liner Structural Elements) / 613
9.5.1 襯砌元素的力學行為 / 613
9.5.2 響應量 / 615
9.5.3 襯砌元素之屬性 / 616
9.5.4 襯砌元素的專有指令與FISH 內建函式 / 618
9.5.5 襯砌元素範例1 — 圓形隧道的支撐襯砌 / 619
9.5.6 襯砌元素範例2 — 開挖擋土設施 / 627
第十章 繪圖與電影 / 633
10.1 繪圖項目工具 / 633
10.1.1 繪圖項目的操作 / 634
10.1.2 繪圖項目清單的控制鈕 / 635
10.1.3 繪圖項目的範圍 (Plot Item Ranges) / 636
10.1.4 範圍屬性 (Range Attributes) / 637
10.2 曲線圖 / 643
10.2.1 表圖 (Table Chart) / 643
10.2.2 歷史圖 (History Chart) / 648
10.3 標籤圖與等值分佈圖 (Label and Contour) / 650
10.4 向量圖 (Vectors) / 661
10.5 其它繪圖項目 (Misc.) / 663
10.6 電影 (Movie) / 664
第十一章 應用範例 / 669
11.1 應用範例1 — 隧道多階開挖分析 / 669
11.2 應用範例2 — 連續壁深開挖分析 / 690
11.3 應用範例3 — 順向坡開挖 / 729
11.4 應用範例4 — 路堤填土工程 / 769
附錄A 常用指令及例句 / 791
附錄B 岩土及結構材料性質參考值 / 809
◎ 黃柏漢(Ph.D., P.E.)
ITASCA軟體培訓講師,專精於地盤工程數值模擬與工程軟體教學。三十餘年教學與實務經驗,致力於推廣FLAC2D、FLAC3D等專業軟體在工程界的應用與普及。
◎ 李坤戰
楓政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負責人。豐富的地工分析實務經歷,專長於隧道、邊坡、基礎與開挖工程之數值模擬與技術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