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7.02
規格:繁中/平裝/120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馬拉松的啟示
文/林志崧
最近看了兩部與馬拉松有關的電影,一部為德國影片「最後的馬拉松」(Back on Track),另一部為韓片「馬拉松夢想家」(The Pacemaker),兩部影片探討的議題雖然不同,但是藉由馬拉松這項極限運動,探討人的一生中面對愉悅、挫折、沮喪等境界挑戰時,毅力的堅持與達到目標時的喜悅,傳達了人生命中無限潛力的可能,令人感動不已,數度熱淚盈框。回想六年前開始跑半馬時,跌跌撞撞的過程尤歷歷在目,也因這運動的起步,在設定目標後訓練的過程中,讓我逐漸有機會鍛鍊忍受挫折的毅力與學習嚴守自我的紀律,努力調整身體節奏,持續邁開步伐,一步一步往前邁進,過程中逐漸找回專業的自信,重拾以專業回饋社會的開業初衷。
去年八月,雜誌社邁入了500期門檻,也為臺灣建築專業媒體向前跨了一大步。近年來,由於同仁們不斷學習新的專業知識與技能,讓雜誌社在穩定的架構中持續成長,十餘年來的營運績效,始終穩健的成長,尤其近三年來在黃秀莊社長積極領導經營下,業績不斷突破,穩健的財務基礎,讓我們無後顧之憂,不斷策劃不同面向的特輯,傳達社會與建築專業界關心的議題。我們試著搭起建築學術界、政府單位與建築專業界的溝通與討論平台,持續為記錄台灣的建築發展而邁步向前。在一步一步前進的過程中,感謝與我們共事的編委們、建築學者們與許多建築師前輩們,不斷地督促我們,提供我們成長的養分,讓這份建築專業媒體能不斷成長茁壯,提供更多元專業訊息的交流與溝通管道。
本期企劃了「2016臺灣建築獎特輯」,臺灣建築獎長久以來已建立了紮實的評價,選出的年度得獎建築作品也廣為專業界肯定,一步一腳印紮實的記錄臺灣四十多年來的建築發展,這些記錄將成為後續探討建築發展的重要依據與資訊。每年的臺灣建築獎現勘之旅成為年度觀察臺灣建築作品最重要的旅行,多年來建築獎現勘之旅已成為雜誌社同仁們獲取建築發展趨勢最重要的管道,每年三天密集的環島建築之旅與評審後的媒體新聞聯繫工作成為雜誌社歲末最重要的年度工作,同仁們與評審們有默契的分工,讓每年的臺灣建築獎評審得以順利完成,也建立起臺灣建築獎在專業界的口碑。
走過了150期,期間充滿著驚喜、驚嚇與感激的回憶,每當雜誌因各種不同因素即將處於開天窗邊緣時,那種焦慮與無助讓人驚嚇;每當同業建築師稱許雜誌內容時,那種愉悅與成就感讓人內心充滿感激,這過程將隨著雜誌社任期屆滿而逐漸煙消雲散。與雜誌社同仁們一起捲起袖子耕耘這片媒體園地,逐漸在這沃土上努力學習與成長,這段成長的歷程將成為我建築人生中最可貴的回憶。期待雜誌社同仁們能站在500期紮實的基石上,繼續為紀錄臺灣建築專業歷程而努力。
作品
彰化縣立美術館 / 30
中央研究院生態時代館 / 36
冬山圖書館 (阿瘦羅水木紀念圖書館) / 42
CCL HOUSE / 48
陽明山曾宅 / 54
臺灣建築獎
看那遙遠的地方 / 60
何其有幸 / 61
一個里程碑的結束與開始 / 62
新的文化泉源 / 63
正視本土文化自明性 / 64
我來說個故事 / 65
地景、結構與文化的表現力 / 67
建築的價值 / 69
悠美的短歌 / 70
創造可分享的感動 / 71
複雜與矛盾 / 74
2016臺灣建築獎評選會議記實 / 75
《時論》
在Trump Tower旁邊上班的地產女生的見聞 / 116
我對建築多元價值的一點思考 / 118
《建築人物》
流山市立小學、初中暨流山市兒童圖書館 / 86
新白島車站 / 90
Bluewave照明工廠 / 92
亞洲國際高等寄宿學校 / 94
追憶:日本建築名家—小嶋一浩 / 98
我的小嶋一浩先生 / 106
關於小嶋一浩先生的片段 / 109
永遠的小嶋一浩先生,在我心中 / 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