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22.11
規格:繁中/平裝/128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符合生態環保的竹構造
文/廖慧燕
建築為高耗能及高汙染產業,依據全球建築與施工聯盟(Global Alliance for Buildings and Construction)的調查,建築與建造相關的能源使用約占36%;所排放的溫室氣體約占40%,面對全球環境急遽惡化的當下,如何降低建築的資源耗用實刻不容緩,而木、竹材料之應用相對於鋼骨、鋼筋、混凝土等,當然是更低碳、環保的生態材料。就我國而言,除提高國內木材自給率外(目前仍不到1%),竹子更可善加利用,因為栽種人造林需數十年才具有運用價值,反觀竹子,生長三年至五年就能成材,可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自然資源。
其實臺灣早期平埔族人干欄式建築就已使用木竹建構屋架,三百多年前漢人移入構築土角厝也曾利用木竹等作為屋架,直到後來引進鋼筋混凝土成為主流,竹材始漸漸淡出。近年來世界各地,包括歐洲、東南亞、中南美洲等開始有建築師嘗試用竹子蓋房子,無論在結構強度及耐用性等多有突破,而建築外觀亦極具特色,成效斐然。國內的現代竹建築可以說是從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在2013年規劃設計雲林農博生態園區開始,隨後該事務所延續嘗試應用竹材的各種可能性,包括耐用性、保存技術和接頭設計等,並陸續在國內各地完成竹構建築。本期特別介紹國內竹構這十年來的進展及人才培育成果。
本專輯感謝大藏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的協助企畫,同時李綠枝建築師也撰文介紹國內這十年來的竹構發展;在人才培育部分,林雋雅說明在林務局的經費支助下,臺灣竹會分別在2021年、2022年辦理了第一屆、第二屆構竹林鐵計畫,邀請學生及建築專業人員參與研習,為使參加者瞭解竹材的基本特性和工法,針對學生舉辦「學生組竹構工作坊」,讓建築系學生透過實驗性質的創作,熟悉國產竹材特性,探索竹構未來式的潛力;而針對專業組建築師、設計師們,則藉由「專業組竹構技術共學」進行竹構實地見學、加工製造等,同時對加工組裝、耐候處理等實務經驗進行交流,並在技師及老師的指導協助下完成作品;專輯報導的第一屆構竹林鐵作品,為學生及專業組中各遴選六組參加,由陳冠帆技師、許倍銜老師分別擔任社會組和學生組的策展人,在講習與施作過程中,自然地連結竹工專家、建築設計者和社會大眾,達到竹文化和產業的「傳承」、「創新」和「推廣」三大目標;另外,鑒於結構安全之重要,由杜怡萱等介紹起草中的竹構造建築物設計規範草案內容綱要與擬定過程,提供相關從業人員先行了解其大略樣貌。誠然,竹子要走進現代建築,工業化是必然要件,而國內已式微的竹產業尚待重新建立,但是在這些人的努力下,尤其是年輕創作者的相繼投入,相信未來的路必然是無限寬廣。
臺北市立美術館競圖這世紀大案雖已於本年六月完成,然而本工程無論對建築業界或臺灣整體藝術發展均極為重要,因此最近相繼辦理論壇。首先,針對建築設計部分,由曾光宗老師主持在九月初參考國外針對特殊議題公開討論之形式,除由原參與競圖的所有建築師介紹其設計案外,並邀請分屬不同世代、不同專業的四位與談人,針對建築師的報告內容提出看法及問題,讓發表人與評論人可充分交叉討論並提出其專業觀點;另外,針對藝術如何在新場域中發生,北美館也在九月間舉辦「預見北美2.0」座談,邀請相關產、政、學及美術館館長、藝文評論界、建築師,甚至開放大眾參與討論,共同想像勾勒出未來的願景。這種公共建築及議題公開討論在國內並不常見,確實是值得肯定與推廣,為提供未能參與現場座談的讀者也能了解這些對談內容,本期特別刊載這兩場座談的摘要紀錄。
編者的話
20符合生態環保的竹構造
文/廖慧燕
作品
36準鴻光電
/張景堯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大埕設計
44沙崙綠能科技示範場域
/九典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52漢民科技展業廠 (A棟)
/竹間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60中建光谷之星
/李祖原聯合建築師事務所+大原建築設計諮詢(上海)有限公司
特輯-走過竹構築十年
《概述》
70竹構築十年
文/李綠枝
《竹構人才培育》
72竹構實驗新方向
2021構竹林鐵策展人論述
文/陳冠帆
76社會組作品
88構竹林鐵新生代展
文/許倍銜
92學生組作品
98臺灣竹構設計人才培育計畫-構竹林鐵推動過程側記
文/林雋雅
《竹構工藝精神與工業化的探討》
102長榮大學竹構集會堂
/大藏規劃設計有限公司
《法規》
114竹構造建築物設計規範之起草
文/杜怡萱、張三酉
北美館論壇
《建築篇》
117競圖之後-臺北市立美術館建築設計論壇
《藝術篇》
125北美館的未來展望與實踐-「預見北美2.0:跨域.鏈結.未來|2022藝術篇」擴建座談紀實
文/陳姿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