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2019.12
規格:繁中/平裝/120頁/ 23 x 30/彩色
ISBN:9771011681007
備註:初版
《建築師》雜誌社於民國64年由台灣省建築師公會出版社成立於台中,民國69年中華民國建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成立,轉由全聯會出版,發行迄今,它忠實的紀錄了台灣建築的發展,無論對專業界或實務界都是一份重要參考刊物。
《建築師》雜誌社的創辦人,是前國代許仲川先生,由於許先生的洞燭機先,不僅將雜誌的走向定位在會員與會員間的資訊流通,更是公會與社會大眾間的橋樑刊物,使得《建築師》雜誌的路越走越寬廣,由最初的會員發表建築作品的園地,慢慢的將觸角伸到社會、人文環境的關懷,引起專業界與實務界的共鳴,更照應到建築科系學生參閱檢索的需要。
《建築師》雜誌,忠實的紀錄台灣經濟起飛後的建築榮景,而隨著網路時代的來臨及同業間的衝擊,更慢慢調整步伐,除了努力讓自己躍上國際舞台外,更致力於本土建築文化的記載,讓《建築師》雜誌未來不僅是建築界的「史記」,更是建築界的「Time」。
■ 編者的話
進軍東南亞
文/廖慧燕
在世界是平的一書中,描述當前由於科技和通信領域迅速的進步,交通運輸的頻繁與便利化,世界正被抹平,商業貿易及服務國際化,連建築專業服務也無法倖免,大家可以發現已經有不少國際建築師進來參與分食,尤其是日本建築師等。但是反觀國內建築師除大陸外,進軍國際者似乎還不多,到底海外拓展業務之機會如何,尤其鄰近的東南亞新興國家,建設才剛起步不久,似乎充滿了機會與發展潛力,政府最近也積極推動南向政策,究竟在這個市場國內建築業界擁有的優勢與面對的挑戰如何,本期雜誌特別製作前進東南亞特輯,邀請國內建築業界南拓的先鋒部隊,介紹東南亞的建築執業環境及建築特色等,以提供國內建築業界參考。
本特輯內容包括全國公會鄭宜平理事長介紹APEC建築師計畫,推動建築專業服務互惠機制的計畫緣起、執行成果與目前遭遇之問題等;黃契介建築師撰寫的南進建築執業生態面面觀,以其個人在印尼等地的親身體驗,說明當地的執業環境,並提出南進拓點的地理區位選擇、設計須能融入當地氣候、使用習慣等,及營造施工、監造等問題,對有興趣前往者極具參考價值;林祺錦建築師介紹泰國的建築作品,認為這些作品之所以成功,主要為具文化特色、考慮使用需求、應用當地自然資材及反應氣候環境等;何仁群建築師就其個人經驗,提出前進越南執業的經驗分享,包括潛在風險與機會等,認為建築師業務在越南仍相當有機會,但需籌組專業統包團隊,轉型作開發商及跨領域專業結合,打造地標建築建立台灣建築師的知名度等;陳朱平建築師分享前進緬甸的經驗,強調應充分融入當地,提出法令、語言障礙,及分析當地施工營造、各國競爭力等議題,認為須加強交流合作,組成團隊才具競爭力。
建築師海外拓展業務,在一個語言、氣候、生活習慣、法令規定均截然不同的陌生國度,確實是一大挑戰,國內已有部分勇敢的開拓者進入當地,並分享其經驗。在這些文章中,可以發現幾乎大家都一致認為,以東南亞之建築業界環境特色,及各國競相搶進且部分國家已逐漸站穩市場的現況,國內建築業界單打獨鬥是不易切入的,還是必須大家團結,甚至跨領域結合,以打群架的做法互相支援,才能站穩紮根,共存共榮。
在「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系列論壇部分,本期討論兩位女性建築師:王秋華與修澤蘭,她們兩位都係戰後從大陸中央大學畢業,修建築師在因緣際會之下來到台灣,以女性的身份,在當時仍然是男性佔優勢的專業環境,展現很不一樣的建築思維。王建築師在大學畢業後,赴美深造與執業,在七零年代後,帶著現代建築觀念來到台灣。她們兩位對台灣建築發展的意義,在本講座中,有深入討論,頗值大家一探究竟。
至於在相對論部分,本期探討建築的敘事性(Architecture Tells Stories),所謂建築是會說話的,在很多情況下,建築師試圖透過建築傳遞訊息,但是訊息能否完整地被接收,取決於使用者對空間解讀能力及環境條件等,作者訪談了 LANZA Atelier、FALA Atelier及衍序規劃設計,透過對話觀察敘事分別以什麼樣的姿態存在她們的作品以及對建築的思考中。另外,首爾舉辦的2019年建築都市雙年展主題為「Collective City眾人城市」,強調城市應該是屬於生活在其中的每個人,侯林建築師事務所以高雄港灣城市為主題參展,並介紹各國之參展重點。期望這些討論與國際展覽的介紹文章,或可提供更深入的建築思考及更寬廣的國際視野。
作品
富士康上海總部 / 48
晶英國際行館 / 54
台北士林萬麗酒店 / 60
萬年清環境工程企業總部 / 64
特輯-前進東南亞
南進建築師執業生態面面觀 / 72
台灣建築師前進緬甸經驗分享 / 80
越南執業經驗分享 / 86
APEC建築師計畫的發展 / 90
泰國建築現場 / 92
《建築活動》
首爾建築都市雙年展 – 2019全球城市觀察 / 100
《建築的態度:戰後台灣建築師群像》
王秋華+修澤蘭 / 106
《建築相對論》
敘事與敘事 — 作為一種行為及作為一種知識系統 / 112